家住萊陽本姓孫,
翻山過海來挖參。
三天吃個蝲蝲蛄,
你說傷心不傷心。
家人要是來找我,
順著古河往上尋。
如若進山迷了路,
我來做你引路人。
巨大的原石上,那黑色的手掌印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血色的字跡,正是當年山神孫良留下的絕命詩。
我看著上麵的字跡,雖然過了上千年,可是上麵的血跡還像是沒有幹一樣,閃爍這鮮紅的顏色,充斥著不甘和絕望。
正想我想的一樣,當年的山神孫良果然是走進了幹飯盆,並且一路順著棒槌河想要走出去,可是他卻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倒在了半路,那時候正好是靠在這原石上,在原石上寫下了這首絕命詩。
按照山神老把頭的傳說,這孫良應該是死在了這原石旁邊,可是現在看來卻根本沒有一點屍骨的痕跡,孫祥焦急的轉了好幾圈,腦門都出汗了,可最後還是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老把頭,你不要著急,或許山神老爺的屍骨並不在這裏。”我扶住了孫祥,孫祥雖然被人參姑娘贈與了一刻參籽變得年輕了二三十歲,可實際上他的心態還沒有適應過來,再加上心裏著急,人還沒有累心就已經累了。
“根據傳說,先祖寫下這首絕命詩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力氣了,最後是靠在這石頭上去世的,可現在怎麼就找不到呢?”孫祥心急的看著我,希望在我這裏找到答案。
關於山神老把頭的傳說我還是從孫祥那裏知道的,對於孫良我了解的遠遠不如孫祥,畢竟孫祥一生都在找尋先祖的遺骨,做了不知道多少的研究。
“我記得有個關於山神老把頭的傳說。”劉倩穎走了上來,她對於孫祥還是很尊敬的,畢竟這老把頭這一路給大家帶路從沒有說過任何的怨言,對於劉倩穎也是很照顧。
孫祥立刻把希望的目光看向了劉倩穎,劉倩穎知道老把頭心裏著急,也沒有耽擱直接說道:
當年孫良人死後,一夥夥進山放山打獵的人走到這兒,看見石頭上的字兒,都敬佩孫良的為人,山裏山外迅速的傳頌他的故事。傳來傳去,一下子通過皇家的藥材采購的人員,傳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裏。
康熙皇帝驚呼,"真有此事?"
藥臣連忙回應"真有"。
康熙爺說:"快領我進關東山看看去!"
手下人不敢怠慢,就帶領康熙皇帝進了長白山。來到那塊臥牛石前,果然看見孫良的屍身立在那裏。康熙點點頭,自言自語地說:"此人勇敢忠義,我封他為山神爺老把頭,今後農曆三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
康熙皇帝話音剛落,就見孫良的屍體搖了三搖要倒下去。康熙有點奇怪,就命令手下人說:"快!放倒一棵樹,樹墩給他作凳子。"不一會兒,樹墩弄好了,孫良的屍體果然穩穩當當地坐在上麵了。
從此,孫良就成了受封的山神爺老把頭。每年農曆三月十六是老把頭的生日,挖參人、采山的、獵人、木幫都要放假,殺豬宰羊為山神爺過生日。山裏的人也不坐樹墩,因為那是山神爺的板凳,是祖師爺的位置。
後來,放山(挖參)、狩獵和伐木的人就崇拜孫良為祖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