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錢鳳玉:奉獻而精彩的人生(2 / 2)

每周,香港(東區)杏花婦女會都會舉行活動,包括法律諮詢、康樂旅遊、社會活動、公益工作、以及開展關於教育和健康的興趣班。例如周二下午的工作坊,以教授各種生活技巧為主,吸引著許多女性朋友的積極參與,是該會最長青的活動之一。此外,還有進行了十多年的“普通話教與學”活動,以輕鬆愉快的形式,讓學員在學習國語之時,也獲得快樂,這個堅持舉辦十年之久的活動,每周三、四準時舉行,人數不僅逐漸增多,甚至還吸引男學員加入。而大家在學習中也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一些學員即使學成畢業,還不捨得離開集體,其中濃烈的情愫,早已不言而喻。

友好互助的團隊,能成就不可估量的功績,因此錢鳳玉女士很重視團隊的合作,她經常留意各位會員間的團結情況,不時提倡大家,以聚沙成塔之力,共同解決較大的難題,做出更大的貢獻。讓大家在參加香港(東區)杏花婦女會的同時,團結誌同道合的朋友,開闊了眼界,為女性同胞及社會做出更多的服務,發揮個人無法達到的作用,從而建立團結和諧的環境。

今日,錢鳳玉女士由於年齡原因,開始逐漸退出服務工作的前線,但被她熱情感染的朋友,仍堅持不讓這位親切開朗、如同鄰家大姐般的“前”會長閒下來,不時誠邀其出席活動、發表演講,繼續延續她“退而不休”的生活,延續她熱情洋溢的貢獻。

為中港航空做出貢獻

錢鳳玉女士的熱情,不僅感染著婦女工作的朋友,也引得家鄉江蘇常熟及周邊地區的香港社團不斷發出誠摯的邀請,例如香港的寧波同鄉會,就以她喜歡唱越劇為理由,為其賦上會裏職務。而縱觀錢鳳玉女士早年的工作,與此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作為了連接的紐帶。

早年,錢鳳玉女士一家生活在上海,由於其父親為中華書局工作,精通編輯、印刷等技巧,是當時行業中少見的專業人士,曾經手出版《辭海》,以及與中國銀行合作印刷鈔票的工作。抗戰之前,他來到當時百業待興的香港,成為發展當地彩色印刷工作的第一人,此時其妻女卻留在上海。抗戰爆發,他轉戰重慶,於當地護廠以致失去與妻女的聯絡。抗戰結束後,他接受香港方麵的委派,回到香港工作。

1948年,12歲的錢鳳玉和母親被父親“騙”到了香港,從此開始了她新的生活:“我爸先來這邊,職位也升至科長或車間主任,所以用探親的名義,把我和我媽媽騙來後,就不讓我們回去了。”雖然此時錢鳳玉女士微笑著回憶,但時逢解放戰爭前後,從內地移民香港的她身份因此尷尬,並沒有得到港人的承認,而在內地方麵,又將其視為港人,同樣不加承認。

在日後的人生裏,錢鳳玉女士堅持保持自己的熱情開朗,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中,受到怎樣的待遇,都沒有讓微笑從她臉上消失。她加入當時屬民航總局管理的中國航空公司合作,以盡心盡力的工作,希望為中港帶來新的溝通。

當時,由於公司的性質,香港不少人對其工作並不加看好,經常用“公司連飛機都沒有”等言語進行冷嘲熱諷。但一切不好的回憶,都在錢鳳玉女士的開朗性格中很快煙消雲散,到今天,中國航空公司在各個同行中皆有股份,擁有了自己的飛機,這一切讓錢鳳玉女士欣喜。

隨著中港溝通日漸暢通無阻,她先後於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人員聯誼會任職,在工作上不時幫助中港交流,同時也認識國內各行傑出人士。至退休之前,她甚至獲得參與國內所有機場開幕的活動,見證一個個中國機場誕生的瞬間。

在工作中,她也開始了服務社會的腳步,不僅加入婦協,還以義工身份,幫助他人。歲月流逝,這種熱情的服務如同經年醇香的美酒,愈發香濃,甚至連身邊的孫子孫女,都受到了奶奶的影響:“我的孫女都是學生會主席,小孫子是班長,他們說奶奶當這個,我也做點事。”無論工作服務,錢鳳玉女士都報以熱情,形成漸漸擴大的感染力,為女性福利、為社會發展盡心盡力,受到尊重與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