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秘贓(2 / 2)

戴章在座位上行禮,謙卑的說:“大人過謙了。”

方鳴謙說:“戴大人有何事找晚輩?”戴章從懷裏掏出一疊紙,方鳴謙看到那紙已被水泡過,而且還帶著一絲血跡,戴章說:“揚州城破當日,臣率五十名庫兵死守楊花大街銀庫附近,為保萬一,除收攏潰散的府兵外,還處死了一批隨華氏父子欺壓百姓的低級軍官,在處死一名將官的時候,他掙脫束縛,跑到水邊,將隨身攜帶的這些紙張丟進水裏。”說著,戴章將這些紙遞給方鳴謙。

方鳴謙接過紙,粗略的看了一番,那紙張上雖被水浸泡過,可還是隱約看到記錄著一些數字,方鳴謙說:“這些應該是賬目。”

戴章說:“大人英明,這些紙張上記錄的正是華少等人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的鐵證,下臣知道朝廷已將華興泰一黨的贓款收歸國庫,而且收繳數目也都經過了臣之手,可······”

戴章湊過來翻動方鳴謙手裏的那疊紙,翻到第三頁的時候,左下角一處水泡痕跡不重的地方寫著一行小字:·“浮屠寺·····洞······三十七桶。”

方鳴謙一驚,說:“這三十七桶是什麼?藏匿的贓物嗎?”戴章點點頭說:“下臣也覺得很有可能是華興泰的藏寶地點,可未得證實,便於昨日提審了華興泰手下的一名作惡府兵,起初這人抵死不言,可後來,下臣擔心巨額贓物落入歹人之手必犯上作亂,便對這名士卒用了大刑。”

方鳴謙說:“他招了沒有?”戴章回:“招了,大人猜怎麼回事?”

方鳴謙說:“怎麼說?”

戴章說道:“大人在奔赴揚州的路上是不是殺了一夥匪兵?”方鳴謙點點頭說:“啊,一夥匪兵趁夜打劫兩個路人,您身邊這位冉姑娘便是那天救回來的。”

方鳴謙指指冉紅娘,冉紅娘向戴章作揖,戴章略一點頭,對方鳴謙說:“奉命為華興泰藏匿贓物的將官首領便是這個趙飛虎。”

躬立一旁的冉紅娘聽見趙飛虎的名字吃驚的捂住嘴巴,紅絲綢捂住了半邊臉。

“這個浮屠寺在什麼地方?”戴章搖搖頭說:“下臣祖居揚州,卻從未聽說有這麼個浮屠寺。”

方鳴謙接著說:“我遇到匪兵的地點是在子午山中,浮屠寺莫非隱匿在子午山裏?”

“子午山······是那裏嗎?”

戴章凝神思索,皺起眉頭卻不說話,方鳴謙從戴章眼神的變化中讀到了奇怪的味道。方鳴謙用緩和的口氣說:“這裏麵有什麼蹊蹺之處嗎?”

想清楚自己要說什麼之後,戴章認真的將眼前的茶杯端起來,打開杯蓋喝了一口茶水,用意味深長的語氣說:“大人可知道這子午山中的舊事?”

方鳴謙初來揚州,還不太清楚揚州周圍的風土人情,他麵對戴章神秘的眼神,知道眼前的這個五旬老人一定有事情要講給自己知道,故而方鳴謙隻好說:“還請戴大人賜教。”

揚州知府門前,一個個新招募的府兵精神抖擻的來回巡邏著,身上光鮮亮麗的盔甲在陽光的照耀下煥發著英武的氣息。

天空中,一行南飛大雁發出悠長的鳴叫,排成“一”字型,向南飛去。

“子午山中,原先在元蒙末年聚集著一群宋軍的散兵遊勇,居山為盜,後來發展到數千人,對揚州城造成了不小威脅。後我皇大明天軍攻克揚州,一並剿滅了山中的盜匪,並將盜匪頭目押解京師問罪斬首,而對扈從的一幹小頭目及嘍囉兵,因是新朝初立,網開一麵,放其回家務農。”戴章款款道來。

“也並非所有匪徒都回家務農,洪武四年,華興泰受命上任揚州知府,趙飛虎率領上百個市井無賴應征入了府兵。這趙飛虎便是元末子午山匪盜之一。”戴章說得清清楚楚,深怕方鳴謙聽不明白。

“如果說趙飛虎出城,是為秘密藏匿華興泰的巨額贓物,那麼,子午山定然是他們的首選!”

“那子午山,既然已被攻破,趙飛虎還會有課藏匿的窩點嗎?”方鳴謙不解的問。

“這正是蹊蹺之處,據下臣查察揚州府誌,這子巫山中並未有特別大的溶洞或者峽穀,他們是如何藏匿財寶的呢?或者說,趙飛虎選擇子午山藏匿有什麼理由呢?下臣愚鈍,百思不得其解,故而來找大人谘詢一二。”

方鳴謙站起身在屋子裏踱著步子,屋子的麵向南的牆上正好掛著一副山河圖,他冥想了一會兒,忽然問方鳴謙:“子午山中,可曾埋過什麼王侯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