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行刑!(2 / 2)

光是訓練這些臨時招來的人,就讓鄭總管忙的不可開交。

這會兒在法場上,鄭總管對府尹說:“啊,燕王命我來看看。哦,對了,那些孩童怎麼處置的?”府尹有板有眼的說:“按燕王意思,一個不留。”

鄭總管說:“還是按明法來,十六歲以下充軍吧!”府尹為難的嘟囔著:“這,······怕這個······”

“你怕燕王怪罪是吧?我會稟告陛下的!”鄭總管走到府尹身邊,笑著說。府尹點頭,朝校尉揮揮手。方家的十六歲以下孩童都被帶下了大平台。

府尹看看鄭總管,鄭總管點點頭;府尹又瞅瞅天空,大喊一聲:“午時已到,行刑!”

劊子手排成三排長隊依次走上高台,分別在五花大綁的方家人兩側站好,劊子手裏都拿著一碗酒,先喝了半碗,之後將半碗酒噴到擦得雪亮的大刀。

應天府尹恭敬的向鄭總管稟告:“大人,現在開刀嗎?”三保太監說:“等一等,也給我端一碗酒來。”手下一個獄卒走過來遞給鄭總管酒。鄭和走到高台上沉默無語,麵對數十口方家親屬,他默默喝下酒,將酒碗遞給獄卒,走下高台對應天府尹說:“開始。”

應天府尹高喊:“開始!”

隻見道道白光下,大刀落下,人頭落地,血濺三步,高台下喊冤之聲振聾發聵。

······

永勝號船艙裏。

達叔坐在椅子上,臉上的表情複雜,目光深邃。詹二爺從床上坐正一點,掩飾住自己發抖的手臂,達叔說:“據說,當天死得人裏麵,有一個方孝敬的學生竟然背著方博士的文章慷慨就義,哎呀,慘啊!”達叔都不忍再說下去。

詹二爺繼而說:“方孝敬不愧為一代忠正之士,隻怕有史以來被滿門抄斬達十族的人,隻此一人了。”詹二爺接著說:”按照找到的玄武龜島的古書,我們這是往外海走嗎?“

達叔說:“我已派人到附近的民間尋訪承平的下落,如果真如宗望所言,那麼必須要把承平救回來。”

詹二爺滿意的點點頭說:”好,那麼我們立刻派出人去打聽消息。一方麵打聽承平的下落,一方麵去尋找出海的東瀛‘珊’號。”“人手我已經撒出去了,安心修養吧!”達叔微笑著說。“說到承平,他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吧?”詹二爺忐忑的說。

達叔說:“我相信我的手下一定還活著,在齊王地宮裏那小子竟然活著走出來,我相信他命夠大。”

······

金陵宮城高樓上。

燕王朱棣和大臣謝晉對坐在高樓上的屋簷下,麵前一張矮桌上擺著副黑白棋子,身旁的太監們侍立著。

“先皇在位時,對先生的才華很是賞識,建文皇孫更對先生的畫作刮目相看,先生為何成第一個向孤王朝拜的人?難道先生也遵循‘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古理?”

謝晉放下一枚棋子,這謝晉麵容清瘦,眼神炯炯有神,特別是他的鼻子修長而尖。謝晉說:“燕王不過是遵照《皇明祖訓》討伐朝中逆黨,並無過錯,相反,黃子澄等輩妄圖改變先皇遺命,應夷滅三族!”

"謝先生好大口氣,三族?你真認為我是暴君?"駐地有些不喜歡謝晉小人得誌的口氣.

謝晉趕緊跪在地上,說:"天下有兩個君王,一個是您,另一個便是輿論.書生手裏的筆甚至比將士手裏的劍更能殺人啊!隻是輿論殺人在人心啊!"

"你說人心?"朱棣陷入了沉思,"有道理,不愧是我朝第一才子,孤王登基之後,你還要在孤王的翰林院供職.孤王有間重要的事情要交給你."

謝晉說:"燕王有什麼事情需要臣效勞?"朱棣回:"編寫一部包羅萬象的大書,孤王有想法按你說,影響一下,輿論這個君王."謝晉說:""燕王有意著述?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你清楚讓你編寫這部書的真正目的嗎?"朱棣神秘兮兮的說,謝晉那裏跟得上朱棣的思路,急忙搖搖頭,朱棣突然說:"你識時務,腦子聰明,在編寫我朝關於建文一朝事情的時候,有些地方,你應該明白怎麼編纂吧."被朱棣點撥後,謝晉急忙跪下磕頭說:"臣定當詳細轉述建文無道之事````"

朱棣一皺眉頭說:"你這不是欲蓋彌彰嗎?建文一朝隻字不提,隻寫道洪武三十八年,免得後人好奇追問."

謝晉終於明白了,自己誤打誤撞得提了人心兩個字,說到了朱棣的痛處,自己這個翰林院總編修飾當定了!謝晉暗自竊喜自己沒有隨建文帝殉葬,想到這裏,建文帝是死是活?謝晉也感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