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陳天俠等人的傷已經快好了,大家原先還商量著什麼時候回海邊市。
現在蛤蟆跳村開始忙碌了,熊立誌等人覺得村民們幫了自己這麼大的忙,如果拍拍屁股走人,太不仗義了,他們一幫人就商量還村民的人情,打算晚走一陣,大忙幫不上,小事總可以做吧?
村委會在村子的正南邊,其實不過是兩間普通的房子,當作哈丹巴特爾辦公的地方。
哈丹巴特爾和熊立誌,老道等人離村委會還有五六十米,已經能聽到前麵亂哄哄的說話聲。
拐過了幾個彎,到了近前,黑乎乎的一片人,嚇了熊立誌一跳,本來熊立誌以為哈丹巴特爾來的這麼早是想準備準備,哪想到村委會門前的小廣場已經擠滿了村裏的人。
“村長來了。”
“哈丹巴特爾大叔來了。”
“呦,立誌也來了。”
……
人群見到哈丹巴特爾等人,熱情的同他們打招呼,並且自動的閃開一塊地方,讓給他們。
哈丹巴特爾剛麵朝人群站定,幾個蒙古族的小夥子麻溜的從屋子裏搬出兩張辦公桌和幾把椅子。
一個戴著老花鏡的老漢在左邊的辦公桌後麵坐下,從抽屜裏取出厚厚的一本稿紙和一支鋼筆。
哈丹巴特爾拉著熊立誌哥倆到了右邊的桌子邊上,笑著說:“立誌啊,你們年輕人頭腦清楚,今天你們幾個幫忙收錢,我就躲個清靜。特麼的,每年數錢數的我頭都大了,年齡不饒人啊!”
熊立誌點點頭,和另外兩個小夥子一起,圍坐在右邊的辦公桌旁,兩人一組,專門負責數錢。
“老少爺們,靜一靜。”安排好熊立誌等人,哈丹巴特爾衝人群大聲的喊,“按往年的規矩來。”
原來嘈雜混亂的幾百號人像得了命令似的,老少婦孺紛紛走向了圈外,留下每家的戶主按站的離桌子遠近自動排好了隊,長長的隊伍一直排出了廣場。
第一個是個小夥子,高高的個子,留著平頭。
熊立誌認識這個小夥子,他是陳老漢家族的,叫陳平傑。
陳平傑笑嘻嘻的衝記賬的老漢先喊了聲叔:“我這兒有兩千元,兩個人。”
說完,雙手捧著兩疊華夏幣,遞給了坐的最近負責數錢的兩個小夥子。
兩個小夥子分別接過錢之後,快速的數完之後,相互交換,相當於把錢數了兩遍。
兩人確認無誤後,衝記賬的老漢報數:“陳叔,兩千元整。”
老漢點點頭,提筆在稿紙上寫下:陳平傑,兩千元,兩個人。
兩千元是錢數,這個熊立誌明白,可兩個人是什麼意思就搞不懂了。
“是這樣。”哈丹巴特爾解釋說,“因為到了九月十月,原來固定在走私隊的人忙不過來,每家有閑的人,可以過來幫忙,每月發工資,掙點外快。”
“哦,這樣啊!挺好的。”看來老道也不懂,他好像還有問題,可又不好意思問,實在憋的受不了,才小聲的問哈丹巴特爾,“你們不用驗鈔機,檢驗一下錢的真假嗎?”
哈丹巴特爾凝視著麵前長長的隊伍,好一會兒才用右手指著自己的心髒部位;“良心,良心就是我們的驗鈔機。”
接下來,是第二個,第三個……
熊立誌和弟弟學著那兩個小夥子的樣子,把村民交來的錢各自點一遍,再相互交換,確認各自數的錢數相同後,最後報給老漢,然後再數下一個人的。
熊立誌忙活了好一陣子,他發現每一家的錢大概都差不多,多者四五千,少者兩三千。
然而據哈丹巴特爾說,別看每一家的錢不多,但已經是每家每戶全部的家底了。
熊立誌明白,村裏實在是窮,碰到像這種客戶穩定,渠道暢通,穩賺不賠的買賣,傻子才會留一手呢!
四個人清點了一上午,數的手都抽筋了,怪不得哈丹巴特爾說數錢是個體力活。
等送走了最後一個村民,老漢把賬目也總了出來,一兩百位村民,總共交來了七八十萬華夏幣,還大多是十塊二十,五塊一塊的零錢。
熊立誌四人用兩個碩大的鹿皮袋把村民的希望小心翼翼地裝好,兩人抬一個,送到了哈丹巴特爾的家裏。
接下來進貨的工作順利多了,由於是多年建設好的進貨渠道,哈丹巴特爾率領村裏的馬車隊到了縣城的商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經過二十多天的忙碌,終於把貨備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