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問道的典故流傳甚廣《莊子·在宥》說:黃帝當上天子的第十九年,到崆峒山拜見廣成子(廣成子是道教的始祖),求治國修身之道。
第一次,碰了壁,受到了廣成子的譏諷.黃帝很慚愧,回去後,捐棄天下,築起一間別室,閑居默想三個月之後,再去求見廣成子,廣成子接見了他。
秦風知道,天下崆峒山有將近十來個,但是,風水界中的崆峒山,就隻有一個。
秦風之所以將地點選擇在這裏,其實就是因為當年黃帝在這裏問道。
這裏蘊含有帝王之道。
也可以說是護國之氣。
兩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秦風也按照約定好的時間,來到了約定的地點。
約定的地方,是一處山穀之中,這裏並不出名,在風水界中知道這個地方的不多,但是秦風和三戒大師卻知道。
因為,一些十分珍貴的典籍所記載著,這裏就是當初黃帝問道之地。
而跟隨三戒大師一起來的,就是那個小和尚。
小和尚看到秦風很是開心。
想要上前打招呼,但是卻被三戒大師攔住了。
“開始吧。”秦風沒有多說什麼,直接開口進入了正題。
“嗯。”三戒大師點了點頭,隨後轉過頭,對著小和尚說。
“去,盤膝而坐,運轉大般若心經,保持靈台空明,不要說話。”
“是,師傅。”
小和尚這個時候也不敢說什麼,恭恭敬敬的應承了下來。
等到小和尚坐下之後,秦風看了一眼三戒大師,兩人頷首點頭。
下一刻,秦風就動然起來。
體內的靈力全力爆發。
無盡的氣息,衝天而起。
這一刻,秦風開始施展當初三戒大師所施展的秘術,而且,還要比當初更完整。
秦風也知道,這一次過後,用不了幾天,自己恐怕就會被後世本尊所召喚而去。
這也算是自己最後的一樁心事。
將其了結,才是最好的。
時間在緩緩的過去,整個山穀之中都充斥著秦風的氣場波動。
同時,隨著秦風的秘術施展,這山穀地底,也浮現出一股遠古氣場氣息。
這兩股力道,都朝著小和尚籠罩聚攏而去。
三戒大師在一旁護法著。
整個過程,足足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這一次,秦風不僅僅是歸還了國運守護人這個身份,還將自身所有的國運,都加持到了這小和尚身上,不僅如此,秦風還施展了另外一個上古秘術,給這個小和尚洗髓煉骨,雖然沒有將其修為境界提高。
但是天賦卻提高了許多,讓其以後的修煉道路,暢通了不少。
這是秦風在還三戒大師的人情。
也是秦風的為人準則。
三戒大師在一旁靜靜的看著,自然也知道秦風這麼做的含義。
三戒大師沒有多說什麼,原本是期待秦風在踏入無上境界之後守護者華夏國運,但是此刻,秦風的做法,雖然和當初約定的有所差池,但是結果卻是一樣的。
要知道,小和尚本身的天賦就那樣,今後的修為境界,撐死也就是問氣境界,但是經過秦風這麼一施展秘術,少說也是傳說境界的修為。
這是必然的,甚至有可能,有可能達到傳奇境界。
僅僅這一點,就讓三戒大師無話可說。
再次過去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秘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