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直視的變化(1 / 1)

一個人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人間有疾苦?酸甜苦辣四味中你嚐到最多的是什麼?大多數在奮鬥中或者對未來感到迷茫的人會回答“苦”。是的,人存於世,縱使在某一方麵你做到了極致,捫心自問覺得問心無愧,但夜深人靜的時候,你還是會有孤高感。月無圓滿,而人也不能。

這其實就涉及到了一個詞“欲望”,可靜下來仔細想想,難道成因真的就隻有這一個嗎?顯然不是。人在不同階段心境會隨著年齡發生變化。十幾歲的時候你是天真爛漫的,二十幾歲的時候你是迷茫猶豫的,等到而立之年的時候你又會選擇慢慢沉澱自己,收斂鋒芒。

不要不承認,你會在自己對同一事物的情感和態度中感受到自己的變化。中學和大學時期,你會對看不慣的人和事物表現出鮮明的喜好與厭惡。哪怕別人覺得你另類,但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你還是會勇敢的像個愣頭青。因為別人的評價在此刻對你來說,真的不重要。

再大一點的時候,你學會了圓滑處世,就算別人的某些行為達到了你無法容忍的界點,你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無所顧忌,而是學會了沉默。慢慢地,你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原來那個你最討厭的樣子。年少輕狂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做的什麼都對。錯的人永遠都會是指尖的那麵,活在了雲端。十五六歲的年紀裏,仿佛已經看破了紅塵,一記紅袖青衫,揮一揮就可以飄然去了,了無牽掛。

等到了20歲的時候,看著身邊的人情物事,才覺得自己孤獨地成了一個另類。蜷縮在角落的一端,瑟瑟發抖。常常會問自己,生命的意義究竟需要去怎樣定義?那些年,卷子裏常常出現的“真諦”二字又究竟該怎樣用來詮釋人生?習慣了坐在板凳上,從冷到熱,用自己的體溫去感知冷暖。

清閑的時候又常常會給自己倒一杯茶,不是甜蜜的檸檬香草,也不是大氣的紅綠茶,而是一杯簡單的苦茶。縈繞在舌尖的滋味,會讓自己淡下來,心仿佛也能夠在那一刻得到一絲寧靜。

應該不習慣再去訴苦了吧,因為能夠真正聽懂的,還是隻有自己。與其把那份傷感帶給別人,把自己的灰色情緒強加到別人身上,倒不如倒一杯苦茶,慢慢品。自己心裏的滋味,還是要用心去體會,別人,終究替代不了。

習慣了裝深沉,可每當遇到自己心裏覺得無法過去的坎,還是會痛的撕心裂肺。當然知道人生不會有一帆風順,磕磕絆絆才是生活的必要元素。但人心肉做,傷了就是傷了。如果說傷口的愈合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那麼心裏的痛,常常需要兩到三倍的劑量才能痊愈。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長時間在一個不變和有些壓抑的環境裏生存會讓人忍不住地去逃離。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樣剛剛高考完的學子都會選擇去遠方,懷揣著一顆想要去外麵看看的心,離鄉背井。剛開始會有一定的新鮮感,但當某個時期過了,剩下的便是感傷。而某一天,我們都會與“近鄉情怯”這個詞相遇。

------題外話------

午夜要是覺得難以入眠,那就試著找一下原因,希望你不要變成原來那個你最討厭的那種人的樣子。心裏的苦還是要自己慢慢品,畢竟誰也替代不了自你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