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獨立院校會計專業國際合作辦學研究
財會教育
作者:唐亞琦 王晶晶
摘要:高校的國際合作辦學已經逐漸成為高校提升自身競爭力以及提高學生整體知識素養的一個重要手段。開展國際間合作辦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而且能夠引進優秀教育資源,分享教育理念。因此,本文以南京獨立院校會計專業為研究對象來分析國際合作辦學的現狀及未來發展。
關鍵詞:南京獨立院校 國際合作辦學 “走出去”
計信息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影響著全球資源的有效配置。社會對國際會計人才的需要、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大量會計人才的外流等因素都極大地推動了會計學專業國際合作辦學規模的膨脹和辦學模式的多樣化,同時也給國內獨立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學帶來很大的衝擊。
獨立院校主張培養專業技術性人才,但是在專業培養上麵卻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獨立學院區別於公辦院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由於沒有國家財政支持,硬件設施相對落後。獨立院校屬於本科第三批次錄取學校,在生源上弱於重點院校和其他公辦院校。由於獨立院校的生源和硬件設施相對薄弱,在國際合作院校的選擇上也相對有限,所以獨立院校需要創新辦學模式,增強競爭力。
一、國際合作辦學模式及現狀分析
高校的國際間合作辦學模式指的是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大學本科校園內四年或者五年的全日製辦學模式,在此基礎之上加以創新改革,實現辦學模式多樣化。一般來說,常用的會計學專業國際合作辦學模式有以下兩種:
(一)“引進來”
“引進來”指的是聘請其他國家學校的知名學者教授前來講學,引進對方的教材、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給予國內的學生雙語模式的培養。學生在我國完成所有學業,不需要去國外合作院校學習生活,即可獲得相應文憑。通常文憑當中也沒有特別標注參與國際交流學習。
(二)“走出去”
“走出去”指的是給學生機會到國外合作辦學的學校進行交流學習或者在大學畢業之後繼續深造。通常有3+1、2+2、3+2、4+1等模式(數字代表年限,前麵數字是在國內學習年限,後麵數字為國外學習年限)。筆者認為,在掌握了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參與國際交流,擴大視野,更加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獨立視野。這種“走出去”培養模式通常伴隨著國外大學的相應本科或碩士文憑,因此在當前更加受到學校的廣泛運用和學生及家長的歡迎。
另外,“走出去”的合作模式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外語水平基礎,因此也保障了交流生的質量,同時可以在國內學習期間促進學生積極進取,利於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和良性循環。以下是南京市部分獨立學院的國際合作辦學情況: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的合作院校包括: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美國緬因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美國密蘇裏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哥倫比亞北方大學、蘇丹愛資哈爾大學、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墨西哥下加利福利亞自治大學、阿根廷聖薩爾瓦多大學、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西班牙馬德裏商學院、哥倫比亞玻利瓦爾科技大學、日本北海道情報大學、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美國底特律大學、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埃及坦塔大學、日本鈴鹿國際大學、德國帕德博恩大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西班牙阿維拉語言學院、加拿大勞裏埃大學、哥倫比亞馬尼薩萊斯自治大學、哥倫比亞共和國卡爾達斯大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日本北陸大學、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我國台灣的東海大學;合作專業為各院係專業;合作模式為聯合辦學或者交換。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的合作院校包括:英國考文垂大學、法國ESCE大學、美國前100名大學、德國伊爾姆瑙理工大學、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德國米特韋達應用科技大學、茨維考西薩克森應用技術大學、日本九州外國語學校、意大利烏迪內大學;合作專業為各專業;合作模式為3+1+1(英)、4+1(英)、3+1+2(美,德,意)、3+2(法)、3+1(日)。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的合作院校包括:美國普渡大學蓋萊默校區(合作專業為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模式為3+1),法國達芬奇大學(合作專業為經管類,模式為交換生),韓國慶熙大學(合作專業為國貿類,模式為交換生),我國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逢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中原大學(合作專業為各專業,模式為交換生),美國富樂敦州立大學(合作專業為各專業,模式為留學一年,不取得對方學位),法國國立工藝學校(合作專業為經管、土木,模式為4+2碩士項目,特色是碩士培養),法國雷恩高等商學院(合作專業為經管類,模式為3+1.5及4+1.5本碩連讀,特色是碩士培養)。
二、南京獨立院校會計專業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