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這邊帶人去了汾陽沒幾天,丁原那邊就知道了張毅麾下各將都在招兵買馬,也知道了高順所部有兵發汾陽的打算,對於這些事丁原麾下的馮郡丞是頗為憂心。
“大人,”跪直了身子,馮郡丞拱手說:“張毅麾下各將,都在大肆招兵買馬,而且招兵的軍餉標準遠超正常的標準,我怕以後咱們再招兵的話,若按照原來的軍餉標準的話,隻怕根本招不上人來。”
張毅在河東郡招兵的軍餉標準,本就是東漢征兵標準的一倍,現在張毅再次提高了標準,自然是要遠超東漢標準了。
東漢的軍餉標準,說起來其實低的很,除了能保證士兵本人吃上軍糧之外,一個普通士兵一年的軍餉,大概也就能供養一個成年人一年左右的夥食消耗,而且還是最低的夥食標準,但即便是這種軍餉標準,依舊會有不少青壯年應征入伍,這裏麵除了兵役的原因之外,更大的原因還是百姓活的太苦了,能一下解決兩個人的口糧,百姓們自然是非常慶幸了,隻不過這種情況下招來的兵,鬥誌往往不高。
張毅正是仔細考慮了很多問題之後,才決定大幅度提高士兵的待遇,張毅是想提前達到士兵職業化,讓士兵成為一種職業,同時有了較高的待遇之後,不僅僅能調動百姓應征的積極性,還能調動士兵的積極性,讓他們明白一旦自己失去了士兵這個職業,失去了士兵的軍餉,那將對他的家庭是一個災難,他的父母親人再也過不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了。
除了提高待遇之外,張毅還想提高士兵的社會地位,但一種身份的提高社會地位,張毅現在還做不到,隻能以後在慢慢實現了。
馮郡丞的目光雖毒,但眼光卻並沒有那麼長遠,他看出了張毅沒安好心,但卻並不明白,張毅的根本目的。
“短短的兩天,張毅就征召了近兩千人,照這種的趨勢來看,半月他至少能征召一萬,若是他將兵員都招走了,那咱們可就無兵可招了,大人還是盡早做出決斷才好。”
“哎,”歎了口氣,丁原用手按著太陽穴說:“那****向我說出要招兵補缺,我也沒多想就答應了,現在讓我去製止他豈不是食言而肥了嘛,再說張毅手裏才有多少錢糧,即便是他不顧朝廷對他兵權的限定大肆招兵買馬,他撐死也就能把兵力擴充到五萬,罷了罷了,隻要他們招兵總數不過兩萬,也就由他去了,再說,短時間內我麾下的兵也足夠了,進三年也沒有擴軍的計劃,好了,我也累了,你們下去吧。”
“大人……”
馮郡丞還想再勸丁原,可丁原卻沒有再聽他絮叨,而是起身去了內堂。
看著丁原離去的背影,馮縣丞歎了口氣,心道:隻怕以後這並州要姓張了。
其實丁原現在對於張毅也是頗為忌憚和無奈,張毅麾下現在有近三萬兵馬在並州活動,而他的五萬兵馬,有四萬都陳兵在了北方,現在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來防禦張毅,說起來倒有點引狼入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