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個土方法,就是在溪邊找到了一塊十分平整的石頭,將粘稠的紙漿直接倒在上麵,然後用火煆燒。
這種方法雖然土,但是十分有效。
他們盡量把紙漿鋪平,鋪薄,但是最後還是有半厘米厚。
“我還指望著有紙擦pp呢,天天用葉子,我感覺都快得痔瘡了。”玲瓏看到這麼厚的紙,頓時失望無比地說道。
她這話眾人實在沒辦法接,最後,還是陳楊說道:“這是給張建畫畫用的,我們用的紙還在熬呢,最後過濾紙漿後,留下來的就會是薄紙了。”
說句實話,造紙最大的作用還真是擦pp,陳楊來到微界後,用樹葉擦過,用幹草擦過,用小竹片擦過,體驗感很差。
比起書寫功能,現在紙的清潔功能功能更加有效。
估計我們改進了造紙術蔡大公公知道了他們的想法,可能會氣得從棺材板裏跳出來。
半厘米的紙肯定是不能用來擦pp了,但用來作畫還是沒問題的。
因為沒用過這種紙,所以張建也不敢上手用顏料,怕這紙暈染嚴重,所以,他決定用碳來作畫。
在微界的這段時間,他已經習慣用碳作畫了,雖然沒真正的炭筆好用,但是也挺實在,隻是缺陷也明顯,就是千萬不能淋雨和受潮。
張建閉著眼睛在腦中回憶了一會,然後開始畫了起來。
他下筆很快,僅僅十分鍾左右,大體的輪廓已經看出來了,是一片臨水的舊房屋,還有幾棵柳樹,樹下是兩個玩耍的小孩。
張建手裏握著碳塊,大開大合地畫出了這個畫麵後,就拿起小塊的碳輕輕塗抹,刻畫著細節,他的手也成了畫筆,是不是就會在碳上摸一下,然後在紙上作畫。
前十分鍾畫出來的效果已經很不錯了,很有韻味,後麵的細節刻畫也都是在這基礎之上進行的,他從中午畫到了黃昏,眾人再過來一看,頓時被經驗到了。
那破舊房屋的每一根木頭和瓦片都栩栩如生,地上青磚的紋路以及縫隙間的雜草都十分有感覺,無論是疏密還是構圖都很舒服。
對於張建這樣的畫家來說,疏密的處理,細節的刻畫都已經是本能了,他們更需要營造的,是一種意境,是將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
在太陽剛剛要消失在地平線上的時候,張建的畫完成了,所有人都以古怪的眼光看著他。
畫上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柳樹下蹲著,似乎在看地上的蟲子,又像是在說悄悄話。
雖然隻是一個側臉,但是大家都看出來了,這小男孩和小女孩就是張建和林可。
畫麵中的林可臉蛋還有些圓,留著長發,垂落的發絲正好碰到了小男孩的手,這瞬間的接觸,是整個畫麵的亮點。
這下不用說了,這兩的關係還用解釋嗎?擺明了就是從小就認識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那種。
連張建自己都有些傻眼,他隻是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麵畫出來而已。隻是不知道為什麼,他越畫,腦海中的畫麵就越清晰,最後,從他的腦海中跳到了畫紙上。
“我好像喜歡林可?天啊,我該不會是個受虐狂吧!”張建自語道,滿臉崩潰之色。
“喵!”三胖應了一句,似乎是在確認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