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一帶的藏民族,是離天空最近的民族,他們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雪山之頂、藍天白雲之間,藏族文學如同怒放在高原上的格桑花,美麗、挺拔。《民族文學》2010第5期編輯了藏族70後、80後作家的作品專號,是藏族青年作家的一次集體亮相,也是底蘊深厚的藏族文學在新世紀的青春展示。然而,就在本期刊物即將付印之時,震驚世界的青海玉樹地震發生了,4月14日,一個讓我們緊緊揪心的日子。

玉樹,聚居著眾多的藏族同胞,當我們的藏族青年作家專號還沒來得及呈現,玉樹傾斜,大地顫抖,讓我們伸出手來,再一次傳遞溫暖。藏族青年詩人嗄代才讓、多加·索南多傑、才登用他們的詩歌表達了我們的心聲:玉樹,你不能倒!

我們謹將“藏族青年作家專號”獻給玉樹,獻給為玉樹救災的所有人!

在這期專號裏,還有女作家尼瑪潘多的小說《城市的門》,描寫了一位從小隻到過鄰村的藏族女子桑吉,跨入城市的曲折經曆,暗示了緣分和人心的相互體諒。趙有年的《溫暖的羊皮襖》,關於藏服的精彩描繪,表現了生活方式的改變之中,潛伏著愛情和命運的變異,進而透示著藏民族崇尚美麗、飽含生命激情的心理。紮西措《雲朵上的夢》,講述了藏族姑娘花花和母親兩代人的生活。還有拉先加的《影子中的人生》,恍若看到自己前世的前世,表現了年輕一代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追尋和徘徊。德乾旺姆的《輪》寫的是生命的頑強和延續,在不斷老去的歲月中感悟,幸福和痛苦取決於業力指引。永基卓瑪的《雪線》將一對萍水相逢的男女置身於大雪飛揚的車道上,人在登山的同時自省。還有覺乃•;雲才讓的《心願》,範玉蓉《弦子舞》,格央《鐵匠的女兒》,江洋才讓的《小說二題》等,通過許多生動鮮活的細節,表達了藏族年輕一代對現實生活的觀照和思辨。

藏族青年作家的小說中流動著傳世的悲憫和利益眾生的蓮花之心,引導讀者穿越俗世生涯,體味精神不斷攀升的向度;而白瑪玉珍、王更登加、次吉、王小忠、剛傑•;索木東、紮西才讓等人的散文,會引導讀者走進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那裏的太陽升得很早,具有春的希望,夏的繁忙,秋的交換,冬的超凡脫俗;那裏美麗與嚴酷並存,離不開向神的祈禱,用人心的溫暖換取大自然的包容。詩人高次讓,王誌國,德乾恒美的吟唱耐人咀嚼,意味深長。

格桑花象征著吉祥和幸福,藏族青年作家的作品專號,顯示出藏族文學的進一步繁榮和鮮明的青春氣息,藉此深深地祈福,祈福玉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