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潛修(1 / 2)

王旭聽著三戒和尚的修心之說,時而皺眉,時而明悟,時而沉思,時而......

三戒和尚看到王旭讓他繼續的眼神說道:“其實說到底佛門的修煉功法就是一個心字,你可以認為是慈悲之心,慧心,善心等等。”

“以魔佛為例,所謂的魔佛在我的理解裏是用特殊手段闡述自己對佛理解的一種存在,因為他所使用的手段不被大眾認同,但是確實能取得一定的救世的作用。”

“魔佛其實也有一顆慈悲之心,哪怕這顆慈悲之心隻有他自己或者少數人認同,隻要持之以恒能夠修得佛祖果位,就可以稱之為魔佛。”

“雖然在這一過程中他的手段可能不被世人所認同,但他也是秉持一顆慈悲之心救世,又成就佛祖果位,那你就不能一竿子打死,隻有所謂正統才是真佛的理論最正確。”

三戒和尚更是以魔佛為例,說出了自己對修心的理解和看法。

“就像是魏征告誡李世民的一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怪不得俗世也有‘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的說法,在修真界也有一種傳說隻要你能一直讓自己的心境修行高過自己本身的修為,那麼你在修行的道路上就不會有什麼瓶頸之說!”王旭心中自語道。

經過三戒和尚的解說,王旭好像對修行和修心有了不一樣的理解:“隻要保持本心,有顆慈悲之心,或許真的可以無往不利,也許我就差這一點。”

“謝謝你三戒師傅,王旭受教了!”王旭對著三戒和尚深深鞠了一躬,這是真心真意的。

因為三戒和尚的話語讓王旭的眼界不單單局限於修道界,也就是說他有了新的理解,三千大道皆可以成功,但除了這三千大道以外的修行就不能成功嗎?

當然不是,隻要保持本心,持之以恒不管是大道還是小道皆是通往成功之道。

最重要的是每種修行之間是可以相互借鑒和學習的,這樣就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就像是李小龍先生的截拳道一樣,取眾家之長創造出一種適合自己的拳法。

王旭一開始接觸修真界就跟著他師傅歐天成,所以那個時候,他是以他師傅為榜樣,言聽計從的學習他交給王旭的任何東西。

後來在蓬萊島三年讓他學會了獨.立,學會了思考。回來後遇到了梨酒老者,在得知他的本事以後,又以他為自己學習的對象。

有一段時間王旭覺得自己隻要達到梨酒老者的高度就可以了,直到梨酒老者問他以後的打算,他才開始思考自己的要走的路。

這個時候其實王旭已經學會了做打算,或者說學會了更加具體的思考問題,開始全麵的了解一件事情。

而這次和三戒和尚的談話,又讓他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學到了一個人想要更好的修煉,需要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心,慈悲之心,自我本心,強者之心。

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修行其實就是修心,而修心的目的又是為了修行。

修真又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或者說不是王旭自己的事情。因為一個人再厲害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隻有將自己修行和修真界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這種結合包括很多種,其中就有交流,和其他人相互切磋,相互印證。甚至是從生死線上的領悟。

理解了這些王旭好像突然領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哈哈……”

王旭肆無忌憚的的大笑,惹得周圍的百花宮的弟子都用異樣的目光看向他。

而王旭身邊的三戒和尚有些尷尬的說道:“王施主,你沒事吧?”

“沒事,沒事!隻是想通了一些事情,真的要謝謝你啊三戒師傅!”王旭一把抓住三戒和尚的雙臂興奮的道謝。

如果前一個道謝是為了三戒和尚給他的一些啟示的話,那麼這次道謝就是為了自己心境再次提升,對自己以後要走的路看的更加清楚了。

其實王旭並不知道,這次的明悟隻不過是開始。他也不知道正是這一次淺顯易懂的交談,讓他擁有了自己的道。

連著兩次的道謝讓三戒和尚有些莫名其妙,就連他自己都懷疑自己剛才說的話:“難道我真的是什麼佛祖轉世?要不然我怎麼感覺他是因為我的話而大徹大悟了呢?”

王旭看到愣神的三戒和尚,微微一笑就和他擦肩而過走向百花宮的山門。

通過傳送陣王旭回到了茅山,將這幾天的經曆事無巨細的跟歐天成說了一遍以後,王旭就回去修煉了。

這次因為和三戒和尚的談話,讓王旭受益匪淺。所以他將所有學的東西從頭到尾的又整理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