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驕傲,我是90後!(1 / 1)

我驕傲,我是90後!

文學評論

作者:龍飛宇

提起“90後”這一代人,有人說我們是腦殘的一代,有人把當初評價80後的“垮掉的一代”強扣在我們頭上,有人評價90後,是“長在中國經濟騰飛的年代,是幸福的一代,早熟的一代,時尚的一代,高傲的一代”;也曾經有人這樣評價90後:說我們“是非主流的一代,更加世俗化的一代、迷網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每個時代的新一代似乎都會受到特別的關注,因為他們身上打上了標誌這個時代的鮮明烙印,是充滿夢想、肩負責任的新生力量。對於新一代,似乎都有人來褒貶一番,或者憂心忡忡,或者讚揚嘉許。但不論怎麼說,每個人都是曆史長鏈中的一環,隻是曆史賦予每個時代的使命不同而已。

滾滾曆史長河,無數的仁人誌士無不是在年輕的時候就懷揣夢想、肩負責任而名揚海內外:如憤而投江的屈原,諫迎佛骨的韓愈,銳意改革的王安石,率眾抗金的嶽飛,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於鐵屋中奮力呐喊的魯迅,準備踩地雷的朱鎔基。他們將自己的誌向與國家、人民緊密相連,他們將自己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緊密相連,正是這種責任精神,讓他們彪炳史冊,成為民族的脊梁。

是否有夢想、有責任心,不僅僅影響到我們每個年輕人的成長,對國家的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正是有了千千萬萬這樣的中國人,古代中國才一直遙遙領先於世界,沒有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為家”,怎能使漢朝北逐匈努鼎盛一時;沒有於謙的“憂國忘身,力主抗戰”,明朝便難免亡國;沒有為國英勇作戰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怎能使唐朝初期如此穩定繁榮?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指出,“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某個角度說,雖然90後還沒有真正登上社會的舞台,還處在被嗬護、被教育的階段,但這一代孩子,由於整個變革中的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普遍地早熟,他們從一開始,就樂意成為消費社會、技術時代的寵兒”。

作為“90後”,我驕傲!曆史早就清晰地告訴我們,整個社會的未來永遠都是年輕人的。毛主席說得好,年輕人就像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我們“90後”終將有一天會成為中國的主人翁。我們已經開始展露出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行為方式,我們也將是中國夢的實踐者。真的希望我們的太陽都發出最燦爛祥和的光,而不是在街上砸汽車,不是在網吧裏通宵達旦,不是在小攤上下載AV宣泄欲望,不是在麻木中荒廢青春。盡管我們中有的人,沒有了自己的夢想,早已喪誌在IPAD中。但是,這些其實都僅僅隻是冰山一角,每個時代的人都會經曆從幼稚到成熟、從無知到穩重地階段。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犯過錯誤呢?

麵對各種評價,作為90後的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反思,有直麵褒貶的勇氣,更應該有反躬自問的底氣,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我們必須在省察自我之後,向關心我們、期待我們的祖國和時代,發出自己的聲音——相信我們!

青少年們,學一學為國而戰“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品一品憂國憂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哭聲”,評一評披肝瀝膽“君子死知已,提劍入燕京”,正是他們讓我們更加明確我們的夢想,肩上的責任!

青少年們,覺醒吧,一個充滿夢想的中國年輕人個性張揚、“百花齊放”的時代即將到來,相信我們,重拾責任意識,共看中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