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好,願意寫評論的請發到我的郵箱,我會有選擇的發到專欄裏,多謝各位的熱心。)
作者:走過荒漠
杭州病人的拷問
杭州病人到底在說什麼?
1、被侮辱與被傷害的。
關於這個方麵的描述,幾乎充斥在每一章裏。
主角小魚的經曆,就是一條W形曲線。墜落、爬升、再墜落、再升驅動這個過程的就是侮辱與傷害。小魚對別人的侮辱與傷害,以及別人對小魚的侮辱與傷害。
十二歲的小魚是讓人喜愛的。如書中所言,有一雙濃得化不開的眼睫毛。單純、熱情、友好、用善良去探測世界。然而,世界給他上的第一課,就是侮辱與傷害。
可以說,從這時候起,小魚後來十多年的悲慘遭遇就被定了下來。
感情的世界,無非就是被侮辱、被傷害,然後侮辱對方、傷害對方。小魚這個人物形象並不具備普遍意義,應該說是一個集合體。在下想說的是,每個人都能在小魚身上看到自己的部分經曆、部分感情遭遇。
看到最新章節的時候,看到飛揚的時候,心情有些難受,很沉重的感覺。
書中的好幾位人物,欣然、小魚、聖美、飛揚、黃華生、韓承晚,連接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不是友情,不是愛情,不是事業,也與世俗的任何價值觀念無關,
是侮辱與傷害,被侮辱與被傷害。
2、混沌的美。
書中作者含蓄的表達了一種價值觀,那就是混沌。
在下發現,每當小魚失去自我,失去對世界的判斷能力的時候,恰恰就是幸福來臨的關口。這是否預示著人力難以抗天,隨波逐流、順其自然方是進取之道?
從作者對王維、歌特式建築以及其他藝術作品的描述來看,這些藝術作品的相同特點就是古拙、符合自然法則。小魚是冥冥中選擇了這樣的取向,是否表明塵埃落定的靜寂才是歸宿?
由此可以推斷,本書最大的獲利人物是明燦。因為明燦根本就是一個混沌人物。
他不值得讓人侮辱,也不值得讓人傷害,所以,他將毫無風險的獲得幸福。
3、罪與罰
這是一個對立統一的問題。
追憶應該是在講述一些救贖的問題,由於行文飄忽,直接描寫這方麵的內容又容易成為宗教類型、宿命論類型的小說,所以表現得不是很明顯。
必須要指出的是,追憶這本書的基礎之一,確實就是罪與罰。
4、暴力美學。
也許有人會奇怪,這本書跟暴力美學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追憶摧毀幸福的能力,絕對不比用刀殺人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