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結束後,觀眾填粉紅色的問卷,最重要的是前兩個問題:一、整體來說,你對本片評價如何?優?很好?好?普通?糟?二、你會推薦給朋友嗎?絕對會?可能會?不確定?也許會?也許不會?絕對不會?
問卷填完之後,研究公司立刻將每個答案變成分數,計算成績,同時部分觀眾留下來深入討論他們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試映結束後,普通導演依觀眾反映重剪重拍,幾周後以新版本再試映。營銷人員拿到問卷結果,準備預告片時自然強調觀眾喜歡的笑話,避開觀眾反感的鏡頭。
因為這些缺陷,許多導演對試映的價值存疑。伍迪-艾倫、奧列佛-斯通、羅伯特-阿特曼等大導演在合約中都明定不準電影公司試映,但平心而論,試映將觀眾反應科學化地加以分析,對於潤飾影片及策劃宣傳的確有幫助。
特別是像《宿醉》一樣的喜劇,如果觀眾在該笑的地方不笑,表演或剪輯就是有問題。觀眾不笨,他們沒有導演要的反應,通常是因為導演的溝通技巧不行。當然導演會抗議生切活割地以數字分析電影是侵犯了他們的創作原則和藝術良心,但當一部片的投資到達上億時,藝術良心要開始學著跟票房考慮共存。否則以後沒有人願意投資拍片,藝術良心就隻能供在家裏。好萊塢是一門生意,它的目的是賣能討好最多數人的產品。如果導演不能接受,他可以轉行去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工業--藝術電影。拍小成本的藝術片,不但能盡情發揮個人理念,更容易在正確的定位下找到知音。
隨著成本節節上升,好萊塢試映會對觀眾的依賴會逐漸升高。好萊塢電影會越來越像好朋友的婚禮:熟悉的麵孔、固定的程序、令人忘掉現實的酒精,和皆大歡喜的結局。
在適應會上播放的電影自然不是完整版,但得到的笑聲跟好評卻一點也不少,相當多的觀眾都笑得前俯後仰,為這部電影的劇情所折服。
好評讚歎紛至遝來,部分觀眾在接受營銷人員采訪詢問的時候紛紛表示“這是一部卓越的喜劇片”“挺震撼的,我想象中的老套情節都沒有”、“太驚喜了,幾乎每個地方都充滿笑意,讓我想起了自己那個瘋狂的單身派對”
從目前收集到的情況來看,觀影口碑大有爆棚之勢,而這些觀眾最真實的觀影笑容則是被攝像機秘密記錄下來,到時候會有大用。
票房的成功有許多因素在影響著,所以杜克也就放手當銀河電影公司去宣傳,他樂得輕鬆自在,隻要院線方將電影拷貝之後,他就可以解脫了,這部電影也就沒他什麼事情,除開某些特定的宣傳外。
“為了向別人證明你是一個幽默的人,你會拍喜劇片,我們幫你找到了幾個節目,第一個就是周六夜現場,另外的則是客串外景主持人。”
聽到自己的宣傳負責人魯尼電話時,杜克腦子就懵了,他去上節目還行,怎麼就變成了主持人?
“no,no,no。我不行,你幫我拒絕了,這樣的事情我不會做,到時候會變成笑話的。”杜克連忙拒絕,想想站在幾百上千萬人收看的直播電視節目上麵擔任最主要的支持人,杜克就覺得驚悚,他寧願現在繼續呆在剪輯室裏麵加班。
可是他的宣傳負責人魯尼並不這樣想,開口勸說道:“這並不是讓你全場都現場發揮,周六夜現場每周有個主題劇本,到時候大體上會彩排幾次,最後才讓你上台的。你的幽默細胞都迫不及待了,你還在等什麼?”
為了方便下次訪問,請牢記異界小說網址www.yjxs.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