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南北護法進入了龍門村後,根據劉洋給的紙條,找到了長生道設在村中的據點。而還在城外那安寧鎮外龍山上的東西護法,果然沒有急於回去,而是在林中等待著天亮後就去遊玩。無所事事的兩人閑聊之時,西護法提到了安寧的八景,說是最想去看看法華晚照。引出來西護法講述書中看來的法華晚照,東華府確是越聽越覺得其中有些蹊蹺。卻未點破,暗暗打算先跟著去看看再說。而翌日,木青冥的弟子皎雲和妙樂一起出了門,要去集市上買一些吃的東西,不曾想一出沙臘巷,就被長生道的南北護法給盯上了。】
篝火還在燃燒,烈焰不知疲倦,不斷舔舐著火中的木炭。
東護法忽然心生好奇;這法華晚照他也在從長生道教徒處,借來的書卷上看到過有關於這個景色的記載。
嚴格來說,它是自成一景的,並不算是安寧八景之一。
書上說是該寺重建於宋朝大理國段氏,後遭火焚。於清乾隆年間,在現在寺址下麵重建於現在寺址上,寺背靠大山,山上全是紅沙岩,山岩十分險峻,山上長有杉鬆、青鬆和栗木雜樹,密不通風。
據說,每縫晴天,旭日東升之時,朝輝照射在臥佛身上,而日落之時,餘輝灑在這些雕像身上顯得神采奕奕,別有一番風味。至於“晚照”這個詞,是清康熙乙酉年(1705年)初秋時,刺史、安寧知州高珍所題。但也不是每天都能見到,而且這晚照是每六十年一個甲子照一次的,可遇不可求。
這又不是他們明天去了,老太爺就能給他們這個麵子讓他們能看到的。
哪怕他們是長生道四大護法,這老天爺不未必賣他們這個麵子的。
但對麵的西護法,卻對此景表現出了興致勃勃,讓東護法不得不想到,是否另有企圖?
“聽說那晚照可是隻照射法華寺石窟,石窟雕有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和臥佛、以及描述釋迦牟尼修行的‘牧女獻乳’、文殊菩薩苦行的石雕。這些宋代石雕,刀工細膩,造型優美,每尊雕像表情神態各不相同,體現出古代滇中石匠精湛的雕刻工藝水平。”已經把酒喝完了的西護法,繼續侃侃而談,把書中所見所聞都說了一遍後,對東護法說到:“我生活的年代沒有什麼觀音沒有什麼羅漢,也沒有這個什麼佛教,我想去看看,看看這個佛教的雕塑如何的精美又細膩。”。
說話間,眼中還是充滿著向往和好奇。
東護法暗暗壓住了心中狐疑;雖然他覺得西護法選了一個,不一定見得到晚照美景的地方遊玩,必然是有什麼目的,不過他也不想多管閑事,於是隻是緩緩說到:“也是,你老人家羽化之時,佛教還沒有傳入華夏中原呢。去看看也沒什麼,可以去看個新鮮,我陪你去吧,順便可以給你講解一下佛教知識。”。
“好啊。”西護法倒是不跟東護法客氣,直接點頭道:“天一亮我們就下山,先去鎮子上好好的吃一頓,打滿了我們的酒壺後就出發。”。
“可以。”點頭應了下來的東護法,緩緩閉上了雙眼,在篝火前閉目養神了起來。
東方的天際邊,已經開始微微發亮......
翌日清晨,一大早的晴空萬裏,天上沒有一絲絲雲朵。
微涼的微風拂過昆明城,掀開這座城牆環繞下的城市新的一天。
打著哈欠的木青冥,坐到了正屋中吃起了早餐,確實一臉的疲憊神態。
“少爺,你昨晚是折騰少夫人了,還是她折騰你了?”妙天一見木青冥,雙眼頂著淡淡的黑眼圈後,靠近他身邊,擠眉弄眼間悄聲問到。
“小祖宗折騰我。”木青冥瞥了一眼不遠處,虛掩著的臥室門。
那門後,他兒子木雲樂還在熟睡,墨寒也還在熟睡。今天的早餐,可都是妙樂和妙雨做的。
昨夜木雲樂這孩子不知道這麼了,大半夜的不睡覺,又哭又鬧的把木青冥和墨寒操心,笑嘻嘻的睜著眼睛就是不睡,也不給父母睡,非要木青冥夫婦逗他開心,不然就哭就鬧。
木青冥他們夫妻折騰了大半宿,到天快亮的時候,那木雲樂才沉沉睡去。但是,木青冥也被他弄得疲憊不堪。
倒是因此,木青冥睡前要到廚房去喝口水時,看到了有太白精從天而降,朝著西山後的方向去了。許久之後,那太白精收回了太白星內,但太白星已變得光芒暗淡。
他把此事說了出來後,還不忘了埋怨兒子一句:“這小崽子把我折騰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爹娘逼我練功修行的時候。那種吃不飽睡不好的童年噩夢,又來了。”。
說罷,他轉頭用幽怨中帶著一絲絲乞求的目光看向了妙天,看得那妙天後背忽然莫名其妙的發涼之時,趕忙說到:“少爺,你是要我去西山後看看,長生道又搞什麼鬼嗎?你不用這樣看著我,我一定去,赴湯蹈火,上刀山下火海我妙天義不容辭。”。
“我知道肯定是長生道在搞鬼,但是不是要你去西山後,那地方暫時不能去,也沒必要去查什麼。”木青冥唉歎一聲,有氣無力的說到:“我是要你行行好,能不能幫我帶一天孩子。不,如果小崽子再鬧騰,我把他放你房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