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鎖龍人趕走了總督府的兵丁,展開了結界。木青冥和墨寒,感知到了老花子王的體內,有吸納土之靈氣續命之相,同時老花子王也命不久矣。而在木青冥的請求下,老花子王猶豫了半晌,最終還是把自己曾經所見的地下迷宮一事,對鎖龍人們娓娓道來。引出來老花子王把舊事重提,原來當年他也是誤打誤撞,在梁王山上亂竄,這才誤入山中的地下迷宮。這迷宮地形複雜,卻不曾想,老花子王繞來繞去,盡然來到了迷宮深處。一時貪財,卻放出了一個怪物。】
梁王山,是後世後人們給這座大山取的名字。
此山原名乃為裝山,是東漢之時朝廷采銅之地。這不過連綿百裏的高山,素有“滇中第一名山,雲南王者之山”的美稱。山中也一直都有“一山分四季,四時景不同”之美譽,也有“四麵不同景,十裏不同天”之獨特景致,是昆明城外的澄江十景之一。
其山勢雄偉壯麗、氣勢博大。西麵峭壁千仞、挺拔險峻,東麵群峰簇擁,古木參天。站在主峰山頂之上,可將方圓數百裏盡收眼底,且有“一山觀三海”的美譽。
據說夏秋之季時見頂峰籠罩雲霧,或許白雲環繞山腰,就多為有雨之兆。秋日山花爛漫,繁華似錦。故而此山主峰也有“梁峰兆雨、白雲兆雨、羅藏秋色”之景。
而此山被稱為梁王山,那還要從公元年開始說起。這一年,蒙哥汗命儲王忽必烈率十萬大軍進軍雲南,萬裏襲滇,乘革囊強渡金沙江。平定雲南後,忽必烈封其孫甘刺麻為元在雲南的王政代表,稱梁王。
而到了元末,中原元朝已被朱元璋消滅,明軍必來進攻雲南。為與明軍對峙,第四代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看中此山地勢險要,視野開闊,草肥林密,易守難攻,在主峰北側較平緩的山地建立了大小校場,專用於駐屯練兵。又在主峰北側下的菜花坪植園種菜,修建跑馬場、花園、涼亭、寺院等基礎設施,供給軍糧。梁王山的白雲深處從此有了人家,有了嫋嫋炊煙,有了牛鈴悠悠,有了牧人和樵夫高亢嘹亮的喊山調。
這從此就把此山,喚為梁王山。
至於木青冥說的羅藏山,那是當地民族的叫法。羅,在當地民族的土語總,有老虎的意思。
“柵”呼之為“藏”,“虎柵”為“羅藏”,因此羅藏山其實是當地民族,常常喚為的虎柵山而已。
這些傳說什麼的,包括此山的多個名字,也是木青冥到了此地,才聽說過的。
在入滇之前,木青冥對此山也是一無所知。
一直以來,木青冥也想去看看,這梁王山的雄偉壯觀,和易守難攻的奇險。但他一直都忙碌不停,也騰不出時間去城外遊玩,至今還無緣去看看梁王山的雄偉和奇觀。
也聽張曉生說過,那梁王山上雖然多有鬼斧神工的天險之地,但風水絕佳,主峰乃是有護有靠,藏聚內秀於乾坤之內,天人合一的絕佳風水寶地。
按張曉生的說法,那地方的風水配帝王差了點,但是配一個將相和侯爵一類的,是綽綽有餘的。因此山中,傳聞多有百年,乃至於千年的古墓。
他張曉生改邪歸正之前,還在此山中挖過一座明墓。
不過這地下迷宮一事,張曉生也是第一次聽說,愣了一愣的張曉生,打岔問到“老爺子,你是說你在梁王山上,誤入一個地宮之中嗎?”。
緊鎖起來的眉頭上,也泛起了困惑。
按說,那地方要真有這麼一個神秘莫測的地宮,張曉生不知道情有可原,可盜墓一行的前輩們也不知道,都未曾給張曉生提過,這就說不過去了。
張曉生心中再起疑惑,覺得這老花子王似乎是在給他們吹牛。
之前老花子王的猶豫,在現在的張曉生看來,也不過是在故作神秘而已。
木青冥倒是有耐心得很,完全沒有急於去揣度老花子王,隻是請老花子王,繼續說下去。
“對,山下的當地人也叫它羅藏山。”老花子王點頭著,伸手捋了捋頜下一把淩亂的胡須,繼續對木青冥說到“我記得那日,我搖搖晃晃的在山中走來走去,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山頂上,然後不知不覺的走進了一個山洞裏。因為是吃了很多酒,醉醺醺的,我一開始也不知道進了山洞,隻是扶著岩壁走下去。我起初之時,還以為扶著的是屋子或是院子的牆壁。迷迷糊糊的,我記得沒走太久就摸到了岩壁上,有一條條的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