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1 / 2)

初九日,幹支:乙未。值日:明堂。宜:祈福、祭祀、訂盟、納采、交易。這天難得的豔陽高照,輕風少雲。利民縣郊的黃壩梁校場中人頭攢動,各色旗幟招搖,煞是好看,刀槍劍戟在太陽下咄咄閃著寒光,騎兵們威武地跨在高頭大馬上在中央的空地間來回馳騁,揮舞手中長矛大刀,高呼呐喊不可一世。

典校尉張明山騎在他那匹通身毛色油黑的烏騅馬上,在一隊親兵的簇擁下往來巡視,偌大的操場上甲胄叮當。有多日沒參加如此壯觀的軍事了,官兵都很興奮,不過,步兵們天然比騎兵少了些剽悍氣勢,顯得有點兒缺少底氣。張典尉不住吆喝製止鬧騰得有些放肆的兵丁,把馬鞭抽得啪啪亂響。這活躍場中的幾千人馬,可是他奉了韓大人之命在各地陸續集結到此的軍士裏千挑萬選出來的精英呢,在這裏等候著迎接常氏兄弟的到來,大壇的美酒,整隻的牛羊也已經開封烤熟準備妥當了,按之前大家商量好的意思,一是犒勞來軍,表達誠意,二來顯示軍威,莫被常家軍諸人小覷了,也好知道敬畏服從。

天有些熱,張明山手搭涼棚看看缽大的太陽,已近日中了。遠遠有放出去瞭哨的小校快馬奔來,報告何子衝將軍已帶常家兩位臨近了。張典尉立即傳令下去,命各部列隊排陣,令旗揮舞一刻,馬步兵便按之前演練分布整齊。全場上下肅然,偶爾傳出幾聲馬噅顯得格外刺耳。

常在馬背上打滾,張明山的馬術不錯,他點住馬鐙,腳一用力便躍到了馬背之上,由高望遠看到前方大道上黃塵滾滾,隱隱有馬蹄雜遝之聲傳來,知道久候的客人來到了,跨回馬鞍,向緊隨左右的校佐擺了個手勢,校佐明白,縱馬跑上閱兵台,一聲高喊“起樂——”

一時間,鑼鼓喧天,號角長鳴,數千個官兵齊聲呐喊,執旗的卒子把手中五色牙旗向天揮舞,獵獵帶風,炫爛繽紛。

常家軍人何時見過如此波瀾壯闊的熱鬧景象,都相對愕然,何子衝恐怕二將誤會,連忙解釋道:“刺史大人以貴賓之禮歡迎二位兄弟哩。”

饒是常氏兄弟平日見慣了廝殺喋血的大場麵,此時也不覺換上一副肅容,連常子順都不肯再與何二哥調侃胡說,點了點頭,便將馬一夾,快速向對麵被一群裝束齊整的兵丁簇擁而來的大將迎過去。

馬催的快,不一時雙方就近到了眼前,何子衝勒住坐騎為常氏兄弟和張明山簡單做了引介。

張典尉拱手為禮,含笑道“刺史韓大人派末將前來迎迓兩位將軍,就請到校場敘話,”

著急要見久慕大名的韓大人,常子恒匆匆回禮,也不多言,一行人便匆匆策馬,奔校場揚長而來。入場處,整齊的方陣前麵縱向排列的牙旗順延而去,將中間簇擁出一條寬闊的甬道,甬道的盡頭處緩緩迎來一簇人馬,服飾顏色各異,款式遼漢搭雜,領先一匹暗紅如棗的大馬上端坐一人,麵白少須。正是北安州刺史韓可孤韓大人。

何子衝翻身下馬,一邊向常子恒兄弟道:“刺史大人親迎來了。”

常氏哥倆兒沒想到韓可孤如此禮賢,會迎至轅門之外,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一躍下了各自坐騎,疾走上前衝韓可孤馬頭大禮參拜。

因為腿傷還沒好得利索,韓可孤由蕭驢子攙扶著下了馬,急忙跛著腳搶上幾步還禮。

常子恒率先開口:“罪民常子恒、常子順見過韓大人。”

韓可孤扶起二人,執著手笑道“值此國家危難之際,兩位率鐵血虎師共襄義舉,實在是社稷之幸、黎民之幸。 今日起你我便是袍澤之親,可孤從此不孤矣。”

常子恒連連遜謝,何子衝見幾人寒暄已畢,便也湊上前給韓可孤見禮。韓可孤挽過手來連聲稱讚“將軍果然沒負了可孤所望,出馬便見大功。下官感激之至。”

何子衝大笑“萬幸沒給韓大人丟臉,”常子順在一旁接過話說道:不用啥勞什子感謝,隻賞我二哥幾大碗酒就好!說得韓可孤一怔,細問之下才知道三人已拜了把子。更是連聲祝賀,說果然是英雄識英雄,好漢惜好漢。

眾人邊說邊行,一路來到閱兵台前,那裏一字排開擺了十幾桌的酒席,大家互相敬讓,按著各自的身份就座,何子衝這會兒成了主人,請示過韓可孤之後,便將在座的諸位官員一一向常氏兄弟引見。彼此又是一頓寒暄問候,韓可孤見眾人的聲音漸靜了,才長身捧起祭祀所用的酒爵,大聲道:“今日,天成祥瑞,義軍來歸,有萬眾齊心,金虜湮滅不遠,大遼中興有日!一一”言尤未罷就有歡呼聲響起,震徹長空。接下來三牲酬天地,釃酒尊聖皇等等繁瑣的祭祀儀式過後,換過常用的酒杯,韓可孤二番舉起來說:“今日,常家二位將軍歸來,這第一杯酒當作接風之禮。”常子恒、常子順趕緊立起身敬謝,各文武官員連同在場軍士陪著盡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