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我的故事(四)(1 / 1)

2014年的2月,我的人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開始直麵高房價、低收入以及迅猛的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生活壓力,更要在信仰和價值缺失的迷茫空虛中不斷尋找自我。我在人生的奔跑途中突然發現,道路並不像原先所想象的那般明確和筆直,曾經的幻想在一次次急轉彎的離心力作用下,被扯得支離破碎,唯一可以將自己抓回軌道的隻有本能。

生活的殘酷地向我和我現在的妻子露出它猙獰的麵孔,我們開始的時候嚇壞了,我們想過逃避或尋找指責對象,又或者選擇原地不動,任由生活將我們甩向任何地方。我們兩個人偶爾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用極樂世界來代替破碎的夢境。不過現在看來,這些都緣於我們對生活的不理解——其實生活並不是一次可以隨時存檔的遊戲,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無常”。

所以,非常感謝支持我的讀者們,當我不停地在虛擬網絡用講故事的方式留下自己印記的時候,其實是我最迫切需要證明自己存在的時候。不過還好,我從來沒有因為無人點讚、無人喝彩而焦慮。因為我深知存在感不是刷出來的,而是踏踏實實做出來的,是通過一個個主動選擇去實現的。隻有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才能夠對自己的人生軌跡有把控力,也更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這種價值的肯定來自於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部世界。

回首自己的成長,全然沒法用物質指標去量化,因為嚴格來說,到今天為止,我除了親人和妻子,其他一無所有。或者更準確的說,我用這些物質換取的是:獨立精神。我終於開始減少了抱怨,減少了遷怒他人,並且終於開始和自己死磕,在每一次困境之時開始自省內心。其實,他人給與的溫暖,適量即可,多了便是負擔,沒有也無所謂,自我圓滿就好。而且這種變化,並沒有讓我變得很難靠近,或者無法對別人敞開心扉,僅僅是讓我變得更為謹慎,寧可潛伏在人群裏,也不願把熱鬧當做人際交往中的衡量指標。我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低,但是生活卻變得更加輕鬆,我終於從我的玻璃心中解脫出來。

好吧,這嚴格來說並不算一個故事,甚至連一碗心靈雞湯都算不上,我並不想說教,我隻想說出我的想法:從來沒有一種幸福叫秒回,沒有一種感動叫32個讚。其實,任何人都不需要隨時有人主動跟你說話,不需要一點小事就有人主動關心你。因為我們都不是小嬰兒,不需要別人隨時隨地能夠看到我們。沒人看到你,並不代表你不重要,你即便再普通,都有值得被看到的地方。你隻是沒有被別人隨時關注而已。

不過,一切的前提就是:你在等待被關注的時候,你注意到了自己嗎?

我的電腦熒幕上粘了一麵小鏡子,每當我抬起頭凝視它的時候,裏麵人的人也同樣在凝視我,這人時而讓我厭惡,時而讓我敬佩。

難道鏡子裏的那個人就不曾有過和我有過同樣的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