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地有靈氣(1 / 2)

這本《靈修基礎》的基調是由三代祖師所定,之後幾經修訂、拓展,再將部分晦澀、難以透過閱讀來理解的詞彙進行轉換,這才成為了如今這一版識字的小娃娃都能通讀的教材。

至於第一頁的八個字也是當初三代祖師親筆所寫,可以說是這本書的大綱。不過龍綺夢手中拿的已經是不知道第十幾代的拓本了,文筆之間已經失了當初下筆時的神韻。否則落在小富貴眼裏,將會是形態不斷轉變的魚鳥,與傳說中的鯤鵬相似。

龍綺夢對書中內容倒背如流,故此小富貴一邊捧著書她一邊背誦,一字一句,一行一列,十分地流暢。果然,小富貴並沒有騙她,書本內的字他全部會讀會念,詞義的理解也大多正確。

這樣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起碼無需再從識字開始交起。教導萬一方的經驗簡直就是個噩夢。

“祖師所述,天地萬物都是由氣所生,氣種萬象,天氣形成天,地氣形成地,天上地下之間,又有另外的萬般氣象。動物有動物之氣,植物又植物之氣,人亦有人之氣。

且同時他認為人與天地相似,皆有氣流轉,懂得呼吸吐納。天地之風、雨好比人之呼吸,以交流天地之間的種種‘氣’,延伸出無窮盡的造化。因此,翻雲覆雨又稱作天地***,山拔河流稱作萬氣奉行。”

“體現在人身上,就分為兩大氣種。”

“第一大類稱之為納氣,氣為內用。人從外界吸收各氣入體內供身體所需,呼吸為一,飲食為二。以人為本的方式來看待萬氣,呼吸、飲食中的氣也分為善惡兩種,善氣益於人體,惡氣反之。因此有的地方的氣呼吸時會損害人體,有的地方呼吸會心曠神怡;有的東西吃了能包袱、增長自身,有的東西吃了則會中毒甚至死亡。”

“第二種稱之為吐氣,氣為外用。經過納這個步驟後,善氣會用來益補自身,惡氣會被盡量排出。留在人體內的氣,會自然而然的形成兩股。第一股稱之為衛氣,這些氣會填盈、運行在五髒之間。另一種稱之為營氣,則流轉運行在表皮,抵禦外來侵害人體的惡氣。”

“這些,是凡人就會擁有的氣。”

說道這裏,小富貴滿腦子都是“氣”這個字,氣氣氣,氣氣氣,好氣,壞氣,善氣,惡氣。終於,他難免問道:“什麼是氣?”

這一問,讓龍綺夢眼前一亮。

何為氣?

龍綺夢斟酌幾分,先是這樣說道:“何為氣,這是個大哉問。別說是我,就算是曆代祖師都沒辦法給你一個正確、完整的答案。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中微妙的差異,會形成巨大的鴻溝。不過就我而言,我覺得氣就是生命。而尚未的善氣、惡氣,都是根據‘我氣’來判斷的,對我好的就是善,對我壞的就是惡。”

其後頓了頓,猶豫了一番再問道:“你聽得到嗎?”她不是問是否聽懂,而是問是否聽到。

答案是否定的,又是金魚泡泡。然而這個否認卻讓龍綺夢欣喜若狂——我所感所述,已在道上!

“如此,這個問題可能需要你自己去思考了。”龍綺夢的話不算不負責任,隻是無法言傳身教,確實無法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小富貴,別說是師傅了,師父也做不到啊。

“哦…”

小富貴有些失落,在腦子的‘問題冊’裏又幾下了‘氣’這一字。龍綺夢則繼續講解:“靈氣,則是一種在天地之間,可以讓萬物萬種脫胎換骨的神奇之氣。祖師言,這或許是造化天地萬物之母氣的殘留,它具有一種可以轉變成任何一種氣的能力,一絲靈氣,就能轉化成萬股它氣,因此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