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續三)(2 / 3)

“王老板,怎麼不走了?”老九喘著粗氣道。

“太累了,休息一下,老九師傅也下來歇歇腳吧,前麵很快就到桑河縣了。”王其昌騎了近三個小時的自行車,也覺得非常疲勞了。找了個地方,一屁股坐了下來,背靠在一棵樹幹上說道。

老九把車停在路邊,拿出毛巾擦著汗,從兜裏掏出半包香煙,走到王其昌麵前,“王老板,來一根?”

“我不抽煙,謝謝!”王其昌麵無表情的看了看老九說道。老九一邊給自己點了一顆煙叼在嘴裏,一邊把毛巾往肩膀上一搭,向樹林裏走了幾步準備解個手。

“老九師傅,借你的毛巾一用。”這是王其昌在老九的身後說道,與此同時,健壯的老九愣在原地,嘴裏的香煙掉在地上,小解瞬間結束,身子開始無力的癱軟下來······王其昌從老九的背後拔出匕首,用老九的毛巾揩淨匕首上的血跡。這一切都發生的那麼自然,不遠處的胡廣元父子看得目瞪口呆,他們可能覺得殺死一個人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和驚心動魄。王其昌在樹林裏隱藏好了屍體,並且換了身衣服,這件衣服是在老九家裏拿的,趁人不注意塞在三輪車的坐墊下的。接下來若無其事的走到胡氏父子倆身邊,平靜的說道,

“沒有辦法,這個人必須死,不然的話我們三個人就會死,人都有一死,先後而已。好了文海,會蹬三輪車嗎?”王老板看著胡文海問道。

“不、不會!”文海不敢正視王老板的目光。

“好吧,文海騎車,我來蹬三輪車。胡老板請上車吧,桑河縣已經沒多遠了。”一行三人在下午的陽光下,路上沒有什麼行人,偶爾會有一輛汽車經過。已經過了立冬的節氣,但是陽光下的這三個人,都沒有覺得寒冷,這不僅僅是因為在趕路,胡廣元一直都在尋找機會,他不想讓文海跟著王老板,他們父子現在無疑是在往一條絕路上走,王老板當著他們的麵殺了三輪車夫,其實用意非常明顯,胡廣元當然知道,然而越是這樣,他就越是害怕王老板總有一天會對他們父子倆下手。此時的王老板正用力的蹬著三輪車,文海遠遠的跟在後麵,一同走向不遠處的桑河縣。胡文海似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有氣無力的跟在三輪車的後麵,晃晃悠悠的騎著車,胡廣元不時的回頭看看自己的小兒子,心裏反而漸漸的踏實下來。哎!該來的總會來的,躲也躲不過去,聽天由命吧,活一天算一天吧。胡廣元該這麼想嗎?也許他隻有這樣想了。

三人臨近桑河縣城時,丟棄並隱藏好了老九的三輪車和自行車。徒步進了縣城。王其昌看了看表,六點差一刻。找到縣城唯一一家稍大一些的客棧“祥瑞客棧”,用假的證件登記,並暫時的住了下來。胡廣元倒還好,胡文海可是累壞了,進了客房,直接躺在床上,全然不顧父親的任何感受。胡廣元搖了搖頭,在椅子上坐下,王其昌在客棧的登記處讓跑堂的給他們送了些吃的,跑堂的先領父子倆人進房間,自己打個電話,而且是非打不可的電話。電話很簡短,隻是叫人在東江縣接胡廣元父子下車,然後送到指定的地方。隨後直接去了房間。此時跑堂的已經端著三個大碗進了房間,每個碗裏一並還插著一雙筷子。也就是三份普通的飯菜,飯菜都是一樣的,跑堂的端來放在桌上,轉身就要走,被胡文海給叫住了。

“你們客棧就給住店的客人吃這個?”

“三位先生,我們客棧隻有普通菜飯,客人要是想吃好的,出門不遠就是桑河縣最大的‘萬字酒樓’。”年紀不大的夥計說起話來已經很老練了。

“文海,這已經很不錯了。出門在外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吧。好了,謝謝你啊小師傅,噢對了,再給我們沏壺茶來吧。”王其昌微微笑了笑說道。

“房裏有茶壺、茶葉,暖壺裏有熱水,想喝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泡茶。這位先生還有什麼吩咐沒有?”

“夥計,麻煩你給我們拿幾張信箋,我們生意人出門都要記個賬、寫個單據什麼的,今天走的急,出門忘帶了。”

“這個我們客棧沒有,先生如果需要,我幫您去買吧。”

“這樣吧,小兄弟,我給你錢就勞駕你跑一趟,這些應該夠,如果有剩下的,就當小兄弟的辛苦費好了。”王其昌始終微笑著說話。

“先生稍等,我馬上給你買回來。”夥計接過錢,一溜煙的出了房門。

三人吃過飯,王其昌把信箋攤在胡廣元麵前。

“胡老板,給家裏寫封信吧,省的家裏人記掛,不要寫時間和日期。”王其昌的語氣是不容胡廣元父子討價還價的。

“信的內容可以簡單一些,說明你父子二人已在外地落腳,並將胡記的祖業發揚光大,請家人盡可放心,無需牽掛。同時告誡家人少言慎行,政府的要求一概落實照辦即可。”在王其昌的授意下,久已不提筆寫字的胡廣元,在扔掉數張半途而廢的信紙後,終於努力完成了這封家信。

吾妻雪娣、吾兒文山收悉:

吾與文海此去異地發展胡記祖傳糕點,茲家人盡可安心,在南江好生經營,不必過於在意盈虧,遵從政府指令即可。吾與文海現一切安好,勿念!胡記在南江縣城已難以為繼,每每想來,隻因一念之差,竟將祖上留下的配方,拱手交給安家,悔之晚矣!但也實屬無奈之舉······

苦思良久,胡記家業不能敗在吾輩之手,今欲重整胡記,光耀門楣。安家隻得到一紙配方,並未得胡記糕點製作之精髓,三十二道工序無一疏漏方可。吾兒文山切記,作為長子,要擔當起持家重任,上敬長輩,下幼子輩,遇事多與家人商議而後行之,不得擅自將祖傳手藝外傳。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