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續七)(1 / 2)

十二

雙橋鎮隻有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街道。這條街從遠處看其實就是一個半山坡,街道的南北兩端各有一座石墩橋,這也是雙橋鎮名字的由來。解放後,為了方便南來北往的客商,在南橋處平出的一塊場地上建了汽車站。原先的街道也進行了翻修說是一條山貨街倒更確切些,兩邊街道大多都是經營山貨或者幹貨。冬春時節是山貨的旺季,小鎮上還真是一派熱鬧圖景。鎮上唯一的一家旅館幾乎滿員,弄不好就沒有床位,一般客商在鎮上都有一家或是幾家老主顧,有時直接就住在商戶或是附近的山民家裏。

安凱和曲梅到雙橋鎮落腳的時候,汽車站剛剛建成,街道還沒有重新翻修。祖上在這裏隻是購置了一塊地,簡單修建了一個一進一出的小院落。作為全家日後躲避戰火的一個“避難所”。房子剛剛建好,胡老爺轉手就租給了當地的做山貨生意的朱姓老板,年租金為一百大洋。後來朱家生意漸漸不如以前,朱老板寫信要求減免部分租金,說是租金太高,實在是承擔不起了。經過幾次減免租金,到解放前夕房租已經降到二十個大洋。雖然租借合同隻寫明租期暫定三年,但是合同明文約定,租借雙方在合同到期時沒有另行約定,租期自然順延。但房主有隨時收回房屋的權利,但須給予租戶一至三個月的緩衝期或者補償租戶三個月租金······

當年租借胡家房屋的朱姓老板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目前朱家的後人仍然居住在此,是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朱家也算是講誠信的人家,每年都把租金彙到桑河縣的胡老爺手裏,租金雖然是越來越少,但是對於已經家道中落的胡家,也算是救命的一點錢了。朱家的長子已經是六十開外、接近古稀之人。房主的後人突然造訪,讓朱家上下十來口子緊張萬分。當晚全家就聚在一起商量解決辦法,還有什麼辦法?讓出住了幾十年的房屋,全家上下住哪去?最後朱家長子決定讓出山貨街上的一個鋪麵,來交換朱家現在所居住的胡家祖屋。曲梅原先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就是限期一個月,讓朱家搬出胡家祖屋,物歸原主,沒有什麼好商量的。但是和安凱思前想後的一合計,覺得單純的讓朱家搬出去有些不妥,單說朱家對舊屋子的改建,和當年的老屋比起來,已經是麵目全非了。何況朱家也是年年交納租金的,兩家沒有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更何況朱家在此已經生活了好幾代人,就這麼突然把朱老板全家“趕走”,也不太合乎情理。三天以後,朱家和胡家大小姐曲梅達成口頭協議,由朱家讓出山貨街上的一個二層的鋪麵,來交換胡家的祖屋,從此以後兩家互不相欠。因為曲梅和安凱自己也不知道要在雙橋鎮待上多久,所以暫時和朱家沒有立書麵的交換協議,曲梅說要待日後向父親告知後,再和朱家訂立書麵協議。其實朱家也沒有真正要拿一個掙錢的鋪麵,來換胡家的祖屋,想到胡家的這位小姐帶著祖上的一紙契約,到雙橋鎮來肯定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估計胡家是出了什麼事情,才到雙橋鎮來的。風頭過後,他們自然就會走的,屆時鋪麵和祖屋還是要交還給朱家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朱家就隻是在口頭上和曲梅達成一致,並沒有催逼這位胡家的大小姐立書麵的字據。

曲梅、安凱二人在看過雙橋鎮和朱家的鋪麵之後,感覺這裏簡直就是一處世外桃源,遠處層巒疊翠的山崗綿延不斷,包圍著這個隱藏在山坡上的小鎮,進出小鎮的隻有一條南北向的大路,至於山間小路倒是四通八達,但是不是本地山民,想從小路走出大山幾乎不可能。

朱家的鋪麵在鎮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主要是朱家的兩兄弟負責打理。家裏的老人偶爾給兄弟倆出出主意。老大主要負責收山貨,老二主要在家裏照顧店裏的生意。可別小看一間山貨店,養活了朱家一家老小十來口人。安凱、曲梅接手山貨店以後,繼續雇用朱家老大、老二。還是一個負責收貨、進貨,一個負責日常經營。安凱、曲梅明麵上是山貨店的老板和老板娘,基本算是甩手掌櫃的。老二每日關張以後,把當天的收支進出,清楚的用一進一出兩本賬冊詳細記賬。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安凱、曲梅漸漸發現了朱家兄弟二人,的確都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所以也就對兄弟二人慢慢的放開了手腳,除了偶爾和老大一起出去收收山貨,或者到後山去散散心,商量以後該怎麼辦。剩下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山貨店的樓上,享受著難得的二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