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張彩獻策(1 / 3)

京師皇宮大內的司禮監衙門。

內閣六部轉來的票擬,直抵內廷的秘奏。還有大明各地加急的文書,都彙集於此。

一份份奏折不斷的呈送進來,幾十名小宦官輕車熟路的把文檔分門別類碼好,今日上午,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在這邊親自坐堂署理各項政務,眾宦官都小心的伺候著,他坐在書案之後,或批紅或注明需要轉呈聖上親裁。他是皇宮大內少數幾個知道李棟並不在皇宮的人員之一,自然知道所有轉呈給李棟的奏折都是張清瑩在蓋章,而李棟走之前當著劉瑾的麵囑咐張清瑩,內廷諸事都按劉瑾的安排做即可。

李棟如此信任他,他自然高興萬分,可他的心中卻為另外一件事情苦惱不已。

大堂內其餘幾名隨堂太監,則是在那裏細細批閱相對不那麼重要的文件,突然間,劉瑾冷哼一聲,啪的一聲把筆扔在桌上,尖尖著嗓子說道

“呂安,陝西邊關錦衣衛奏報,有韃虜秘密進犯邊塞。這何等要緊的急報,為什麼現在才遞過來?”

被這麼一聲嗬斥,隨堂太監之一的呂安手一哆嗦,他的筆掉在桌子上,慌忙站起,臉色蒼白,還沒等開口解釋,那邊劉瑾的言語已經是轉為嚴厲。

“軍國大事如此輕忽,你這個差事到底怎麼當的!!!”

呂安四十多歲的年紀,是當年司禮監執筆太監王嶽的義子,王嶽得勢時就進司禮監做了隨堂太監。後來王嶽被李棟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按道理呂安應該早就被踢出司禮監,可此人為人老實,做事細致無遺漏,也沒有爭功的心思,方方麵麵都考慮得周到。對旁人則是溫和有禮,圓熟謙恭,所以在宮中的大家都稱呼他為老好人,也沒有人想去動他。

內廷鬥爭險惡,不過到了司禮監這等層級,眾人也都是說話留三分,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高官氣度。劉瑾刮斥了呂安幾句之後,就不再說話,自顧自的看起折子來。呂安麵色蒼白的站在那裏,不知道自己是應該坐下還是站起來。

不管是邊上的隨堂太監或是忙碌的小宦官都瞥了一眼就各自忙碌,不過大家心中都對這呂安有幾分可憐。也不知道劉公公為什麼要發作老好人呂安,不過經過今日的訓斥之後,呂安的差事肯定是保不住了。

外麵的太陽已經升的很高。劉瑾又批閱了幾封奏折之後就在也沒有什麼耐性坐在這裏。“若是有事情就到咱家的府宅找咱家!”說完他抬步走出司禮監的值班房,根本沒有理會還在哪裏站立不安的呂安。

呂安默默的收拾著自己的東西,對眾人一抱拳,努力擠出笑臉“有時間在。。。哎,算了。。。還是後會。。。後會有期吧。”

司禮監這個小空間的每個人都是有大權大責的角色,平日裏的鬥爭更是激烈無比,明爭暗鬥,背後不停的弄小動作,可這並不意味著大家都沒有人情味,看到呂安這麼無緣無故的被責難,幾個人心中不忍,一個略微年長的隨堂太監上前拍拍呂安的肩膀“你這是做什麼,劉公公又沒說什麼。”然後他輕咳一聲“再說也不是沒有回轉的餘地,你拿點特產去拜望一下劉公公,劉公公那裏還是很好說話的。”

呂安一愣,眼淚止不住的留下來,對著那個太監躬身一禮“多謝郭公公提點!”

。。。

劉瑾回到府中,坐在自己的書房之中,雙手按著太陽穴,他正在為一件事情愁苦不堪,那就是李棟讓他籌措銀兩的事情,李棟已經離開京師一個多月了,眼看著他就要回來了,要是在想不出辦法,他都不知道如何麵對李棟,當初他可是信誓旦旦的拍著胸脯保證過。可憑著他那淺薄的腦子,他上哪給李棟弄銀子去呀!

漢朝的內侍是真的掌權,皇上都在太監的掌握之中,可是大明朝的太監比不了哇。別看自己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司禮監大首領,可李棟隻要一翻臉,自已的權力就得轉眼成空。這個事兒咱家要是辦不好,李棟就會把它交給別人去辦,那咱家對李棟又有什麼用,到時候自己的到手的這些權利,恐怕轉瞬就會被分出去。

劉瑾用手指撓撓發間,歪著頭看著自己書房上的牌匾,字體蒼勁有力,這是吏部尚書焦芳為他題寫的,牌匾上書曰:非禮勿用。說起這個牌匾還有一段出處,劉瑾年輕的時候,在皇宮大內的內書房聽課,講師正好說起孔子的一段話: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劉瑾在底下嗤笑著,以後我若是做了大官就非禮勿用。

講師頓時大怒,心想聖人之言你個小太監也敢篡改?皺著眉頭問“此話怎講?”

劉瑾起身答道“沒有禮儀不講禮儀的人是不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