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讀經也與世間不同。經文都是一樣的,但這裏讀經不是一句一句的讀,而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念。讀得多了小帥終於悟出了經文中每
個字都是有獨特的含義的。一花一世界,一字一菩提。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
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
這一日小帥讀經,讀完不由得自言自語:“於無生中妄見生滅,又如何無生呢?怎麼可能呢?”
小帥正苦惱時旁邊響起一個聲音:“身心寂滅,生無所生,滅無所滅,因此無生故能不二,因此無滅故能不動無明。”
說話的是一個白衣書生中年文士模樣的人,看起來仙風道骨頗有無塵氣,很是清朗。
小帥似乎有所觸動,:“都說以戒為師,盡量的減少沾染紅塵,心中便可少生塵埃,少生妄念,可心中依然妄念不斷,何解?”
那中年文士又道:“錯了,錯了,你減少接觸妄念就不生妄念了嗎?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
自然妄念不起。”
這像是初識師父的時候,師父叫小帥挑戰煩惱,挑戰習氣,隻有打敗了這些煩惱才會不生煩惱。這中年文士說的也是一個意思,生妄念的
時候正是挑戰妄念之時。一時小帥對這文士大有好感,兩個人一起談論,沒想到此人言談中甚是了得,經史子集更是朗朗上口、娓娓道來
。
直到吃飯的時候才知道,這個人是這裏最博學之人,大家都叫他大學士。小帥到這裏有些時日了,早把那烤雞瘦老頭讓他小心大學士的話
語忘記,也許他一開始就沒放在心上。
閑暇無事,小帥也遊覽五峰,也跑到瘦老頭那裏去吃那瘦老頭棄之的“臭肉”,小帥戲稱這是“嗟來之食”。在吃了多少吃嗟來之食後小
帥也學到了不少烹煮妙招,也認會了很多山野之天然香料,甚至還有些捉摸到了瘦老頭說的剛剛好的那個點。偶爾自己烹煮一條魚瘦老頭
雖然一臉鄙視的樣子,也有些許微笑出現在臉上。
就這樣領悟了不少,小帥的氣質也發生了變化,就如同小帥看到的大學士那樣,腹有詩書氣自華。但依然沒有離開半壁山的方法,有幾次
小帥站在半壁山的最低層看那棉花海一般的浮雲也有幾次生了跳下去的念頭,直到看到一個才到半壁山幾天的人忍不住跳下去,聽到他很
快就消失了的呼喊聲後小帥才打消了這念頭。
山上有一處碧寒潭,在瘦老頭釣魚的上遊。碧寒潭深不見底,有人曾以為碧寒潭是脫離半壁山的通道,都下去嚐試過,但下去的人要不就
是憋不住氣了回來,要不就是屍體浮上來。以前有一個從小就在海邊長大的漁夫水性了得,他渾身綁滿了竹筒,又準備了一根長繩,長繩
上也綁滿了竹筒,長繩的一端係上一塊大石。這樣他潛下去後沒空氣了可以擰開竹筒蓋呼吸空氣。嚐試了幾次後,都因為潛得太深受不了
水壓而返回。終有一天他決定豁出去了,準備了很長很長的一根繩子,綁滿了竹筒再一次潛水。幾天後屍體浮上來後 ,就再也沒人嚐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