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口的大橋修好後的幾年裏,村裏人的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有幾個頭腦靈光的年輕人,因為搞運輸,還成了萬元戶,那時候,這樣的事情是很光榮的,鎮上的領導甚至為他們發了獎狀,燙金的,上麵寫著“致富帶頭人”,用鏡框鑲起來,送到家裏;之後又有能耐人在河灘上建了沙場,規模很大,當然需要很多的勞動力,村裏不少的年輕人都去了,活雖然累,但總比從前那種遊手好閑的日子強多了。
不過始終有幾個年輕人不屑於幹這類粗活,他們嫌髒、嫌累,並且也這活賺錢太少;因為他們有另外的門道,這個門道說出來,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自古以來,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多如河沙,並且其中還出過不少名人,比如那個鼓上蚤時遷,在《水滸》中他可是個英雄人物,所作所為,很是讓人神往,可惜的是,那都是小說家的藝術創造,在現實生活中,我想,不恨這種行業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盡管有古人很幽默和文雅的把他們稱作是梁上君子,但在我們鄉下,沒有人會賣這個帳,我們就直接叫他們是小偷。
在村裏人的生活漸漸紅火起來的同時,我們也深受其害。
村西頭的劉五就是這類人中最專業的一個,據說,在他的身上,仿佛是天賦般的擁有著很多異能:他能夠嗅出紙鈔、以及一切金銀首飾的氣味;能夠用自己的手指頭撬門撬鎖,而不需要借助於任何其它的專業工具;他還能夠在深夜裏對著一隻公牛或母豬的耳朵耳語一陣,這母豬或公牛就像看見了一往情深的配偶一樣,乖乖跟定了他,任由擺布,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把那些公牛各母豬順利地帶出了村子;當然,在他身上存在著諸如此類的異能的傳說,還有很多,限於篇幅關係,在這裏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不過,話說得過於玄乎時,往往有貓膩,我就曾經分析過這類傳說的形成原因,我想,不外乎於他的手段確實高明些,但這神秘麵紗的真正根源卻是來自於,他是個獨行客,因為他一向單幹,從不拉幫入夥,既沒有犯過錯,也沒有出過事,其實在他生前,甚至沒人敢在公開場合明說他是一個小偷,人們隻是從他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慣,和他什麼不幹,卻能讓老婆孩子過上小康生活的這些片麵上,妄加的推斷而已。
直到在某一年冬天,他在臨村作案時馬失前蹄被人發現。
當時臨村正在修建一座小學,工地上睡有三十多個建築工,差不多都是年輕人,當他們在睡夢中聽到有人喊抓小偷一激靈醒來時,全都有了精神,各自提了家夥,出了工棚,向正在逃出村的一個人影狂追而去,沒多久,他們就在河灘上追到了那個倒黴的家夥,不由分說一頓亂棍之後,各自散去,至於那被盜的人家,追上了之後,也隻是從這一動不動的家夥懷裏,拽出了自家的財物,就再也沒有多看他一眼,罵罵咧咧而去。
天亮之後,有人發現這小偷仍然躺在那裏,再走進一細看,早就已經死了。
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周圍的臨村來了許多圍觀的人,山野村當然也來了許多人,很快,有人認了出來,那是劉五,消息自然也很快就傳到了劉五家裏,現在需要說說劉五的家庭狀況了:劉五的父親是個老教師,盡管隻是教小學,但這個人是個正統到骨子裏的老文人,性情剛直不阿、嫉惡如仇,隻可惜一生沒遇到賢淑人,娶到劉五的媽,卻是個不明是非的潑婦,使這位老先生一生倍受折磨,聽說在劉五媽在世那些年,這劉老先生幾乎每天都發神經,劉五媽過世後,他反倒平靜了下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反正這孩子的惡習已經被嬌慣成型,作為一個無能的教書先生,他是沒辦法了,就讓老天爺來整治他吧!回頭再說劉五的老婆,想想世間的許多事,還真叫陰差陽錯,劉五這人臭名遠揚、人神共憤,找的老婆卻是個極其賢淑的女人,盡管作為一個女人,她也沒什麼能耐**丈夫,但卻是個聽得進去正理的女人,因此,大多時候,她倒是頗為聽從公公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