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場留下的鞋印和和槍擊模擬判斷:殺手大約身高1.70米,體重60公斤,年齡28到30歲,這是一雙41碼的耐克鞋,但沒法從鞋子上入手,因為這種鞋在中國已經銷售出幾百萬雙,那無疑等於大海撈針,更別說從國外帶回來的了。
江一明坐在辦公室裏,翻著死者的簡曆和案卷,從種種跡象來看,凶手跟紅色通緝令所描述的殺手很像,他望著膚白如雪五官精致的左麗說:“我看凶手可能是那個跨國殺手!他最喜歡在夜裏作案,而且身材體重都相一致。”
“江隊,你的結論是不是下得太早些了?我看未必,那個跨國殺手用的都是紅外線的遠程步槍殺人,可是死者腦子裏的子彈卻是從手槍裏射出的。”
“這正是凶手的高明之處,他就想用這來迷惑我們。”江一明說。經驗告訴他:這是一個很有背景的謀殺案,要不怎麼可能從國外雇凶來中國殺人?案子背後隱藏著一個驚天秘密。
“通過我對現場留下的彈殼來看,那把殺人的槍可能是自製的。江隊,你想想,一個跨國殺手會用那麼不好使的槍嗎?當然不會!就像一個貴婦不會用廉價的花露水一樣。”
左麗有時喜歡和江一明針鋒相對。
左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切都要求得太完美,比如說有一次,一個朋友送花給她,她把插在花瓶裏,要花半個小時,從各個角度去審視,要怎麼搭配才會達到最佳審美效果,如果不合她心意,她會跑到花店去買幾朵花回來重新搭配……
“很難說,為了迷惑他人,皇帝也有扮乞丐的時候。小麗,你說凶手留下 ‘不要再來傷害我’這幾個字向我們傳達了什麼信息?”
“這是一首流行歌曲名,經過檢測,紙條上沒有指紋,但兩麵都有一個一寸長的V字型印痕,我猜可能是鉗子印,也有可能是鳥嘴印。”
“歌名?我怎麼不知道?”
“你是個歌盲,怎麼知道?這是一首傷感的網絡歌曲,我唱給你聽——好難過,這不是我要的那種結果,結果——你說過,這輩子你都不會離開我,離開我——”
“好了,別唱了,靡靡之音。”
“江隊,你可錯了,這歌曲表達著人對感情的無奈,對結果的失望,了解這首歌曲對破案一定會有幫助,假如它不是凶手為了迷惑我們故意留下的,至少可以說明凶手被死者深深傷害過,因此凶手才會在打死死者後,再在屍體上狠插12刀,也說明凶手對死者有仇。”
“我同意你的看法,那好,我們從死者的社會關係開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