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北方蒙古高原的匈奴是一個非常凶悍的民族,在秦朝時,這個馬背上的民族與中國就在河套地區的爭奪展開過激烈戰爭,在秦將蒙恬的驅逐之下退居漠北。後來秦朝滅亡,中國陷入了楚漢之間的內戰,國力嚴重的受挫,實力此消彼長之下,匈奴乘勢重新奪回了河套地區。
匈奴是個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地區,他們披發左衽,他們在蒙古中心建立了國家。
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移居北地的夏的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他的兒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於北方,隨著畜牧移動而遷徙,就是中國所稱的匈奴。
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所割據,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自分散居住於溪穀,往往聚集的人有一百多人,但是未能統一。後來的匈奴國,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諸部落聯盟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自西周開始,戎族就開始威脅中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犬戎部落攻陷了鎬京,迫使周平王東遷。戰國時代的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了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了新崛起的匈奴,在戰國的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經大敗匈奴。
匈奴統治的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製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蒙古、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命令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區,屯兵於上郡。退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蒙恬守護北防十多年,匈奴懾服他的威猛,不敢再犯。
匈奴首領頭曼單於,寵愛後妻閼氏,生了個小兒子,頭曼便想立幼子為下任單於,就設法殺害長子冒頓。他派冒頓到月氏當人質,隨後派兵襲擊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殺死冒頓,冒頓極有膽識,搶了月氏的戰馬,支身一個人逃回匈奴,頭曼沒有口實去殺掉冒頓,隻得作罷,後來冒頓知道真相之後,即對父親及後母產生報複之意。
他先訓練了一支軍隊,並要求當他響箭射向何處,部隊即射向何處。他先後以他的愛妾、他父親的愛馬為目標,將未射箭者處死。等待時機成熟之後,即將響箭射向頭曼單於,使他的部隊射死了頭曼單於,冒頓並發動了政變,殺死後母以及不服他的將軍大臣,奪取了單於之位。
冒頓單於繼位之後,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並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並收複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以及漢之朝那、膚施等郡縣。
漢朝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鬥,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漢高祖劉邦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征討,在白登城被匈奴冒頓單於的四十多萬騎兵圍困了七天七夜。然後用計策逃脫,之後漢朝采納了劉敬的建議,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漢室宗女嫁給單於,並贈送一定數量的財物以及開放關市準許雙方人民交易。
到了漢武帝時候,西漢經過近七十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的增強,對匈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此時正是伊稚斜單於在位的時期。
漢武帝派衛青占領河套地區,派衛青等擊敗入侵的九萬匈奴騎兵,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漢降將趙信勸匈奴把王庭遷徙到漠北,以避免受到攻擊,以地理的優勢,以逸待勞擊敗漢軍。衛青、霍去病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退匈奴至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餘人投歸漢朝,漢軍共獲俘七萬多人,伊稚斜單於及左賢王帶少數人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