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036話:東漢帝國 1(1 / 2)

東漢是中國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為漢朝,東漢首都洛陽被稱為東京,因此又以東京為東漢的代稱,共有十四位皇帝,國祚一百九十五年。

公元二十五年劉秀稱帝,仍然沿用漢的國號,定都洛陽。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為明章之治。

在西漢的末年,社會矛盾空前的激化,王莽篡漢建立新朝。

在漢元帝在位的時期,漢朝受到外戚的幹擾,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培養自己的親信,而王莽則是借著王政君的名義在外麵結交大臣和將領,並且收買了人心。

之後漢元帝退位,漢哀帝在位沒幾年便駕崩了,在漢哀帝死後,漢平帝即位,王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平帝作為皇後,這時候真正的成為了外戚,並且逐漸的蠶食朝中的權力。漢平帝死後,他獨攬了朝中的大權。王莽假裝漢高祖托付遺命,登基成為了皇帝,建立國號新,西漢滅亡。

王莽潛伏已久,終於達到了他篡權奪位的野心,王莽篡漢期間在位的幾個皇帝,都是那種沒有建樹,也不潛心政事的皇帝。王莽之所以能篡漢成功,除了他自己苦心經營形象,獲得了朝中上下的稱讚,一步步走到權力的中心,也和這些在位的皇帝無心政事,沒有好好的經營朝政有關,漢朝的大好江山,就在這幾任皇帝的手中,成了王莽的囊中之物。

王莽幼年喪父,他跟著叔伯們長大,他從小喜愛讀書,又謙和明禮,對人尊敬,做任何事情表現的都極為認真,他孝敬老母,尊重嫂子,漸漸的便傳出了些他的好名聲。後來王莽逐漸意識到,僅僅是讀書,並不能有所作為,便打起了叔祖父王鳳的主意,當時王鳳身居大司馬,見自己病後王莽前後操持,表現的極為孝順,又想著他之前的好名聲,便開始提攜於他。

王莽在王鳳的幫助下,王莽開始入朝當官,當了官之後,他繼續之前的形象,辦事認真,不但沒有因為做官而驕傲,反而比從前更為謙虛,不僅讓叔祖父對他刮目相看,並且連朝中的其他大臣也對他讚譽有加,紛紛上書推薦。

繼任王鳳大司馬職位的王根病重,大臣們紛紛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的位子,漢成帝接受並任命,在王莽三十八歲,剛做了一年的大司馬時,漢成帝病逝。漢哀帝繼位後,王莽請辭官職,隱居開始閉門讀書,暗地裏卻時刻注意著朝野的動靜,等待時機準備隨時東山再起。在這期間,多人為他上表,王莽官複原職後成為了西漢的最高行政的執行人。

就這樣,王莽逐步的進入了西漢的權利統治中心,一步步將傳國玉璽拿在了手中。他苦心經營自己的形象,幾乎達到了賢臣的標準,道德的模範,達到了籠絡人心的目的,這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王莽幼年時父親去世,當時王家是權傾朝野的外戚,也是西漢時期最顯貴的家族之一,族中很多人因為家世顯赫而生活奢侈,互相攀比,隻有王莽生活簡樸,做人謙和有禮,這讓他在一眾紈絝之中顯得更加的出色和難得。很快的他的名聲越來越好,幾乎成了當時社會的楷模。

王莽被推薦做官之後,更加慷慨仁義,當時朝中的許多大臣和將領都為他說話上表,漢成帝見如此的情況,以為王莽真的是仁義的賢士,很快就升官身居高位,但王莽並未因此而自滿,反而更加的禮賢下士,清廉簡樸,常常用自己的俸祿分給百姓,在民間頗有了賢明的名氣。

漢哀帝去世之後,很多人紛紛上表舉薦王莽,後來年幼無知的漢平帝即位,王莽代理君王行使權利,開始排除異己,同時王莽依舊保持著自己謹慎的風格,將朝廷的獎賞都給推辭了,以此掩飾自己的狼子野心,終於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正式登基為帝。

王莽一直以來給眾人的形象都是謙遜仁義,大公無私,也是這樣的形象迷惑了眾人的眼睛,讓他將自己的野心一步步擴大。從這方麵來講,王莽在當時篡漢為帝確實是人心所向。

之後王莽先後頒布了王田令、私屬令等一係列新政,力圖緩解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然而王莽的新製觸動了大豪強與許多上層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與排斥,加之改革的理想化與盲目崇古。

終適得其反,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且新朝末年水旱災害不斷,終於爆發了綠林軍、赤眉軍的起義。一時間,四方響應,天下大亂。終於使這場由封建統治階級自上而下的自救式改革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