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UE的危機(1 / 2)

維旺是與ue同國的跨國傳媒集團,旗下涉及音樂、電視電影、出版、互聯網、遊戲等等。

比起年營業額近400億的維旺大財團,ue的14億不過小打小鬧而已。

企業收購這事在商界並不少見,遊戲界也如此。

其中不乏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幹涉公司正常工作,從而導致公司決策失誤,徹底滑坡的惡意收購。

惡意收購往往是未經對方董事會同意,進行收購活動,持有大量股權後,強勢入駐對方公司的董事會,成為對公司擁有極大控製權的大股東。

遊戲公司則更忌諱亂插手。

不少獨立遊戲工作室都是在被大資本收購後,逐漸沒落,最後消失。

ue當年剛崛起的時候,就有大洋彼岸的某大集團垂涎,開價要收攏ue的股權,並且已經收攏到了20%,幾乎是危機存亡了,好在最後力挽狂瀾,沒有讓對方收購成功。

現在則輪到同國的維旺大財團對ue虎視眈眈。

對於隸屬ue的pluto團隊來說,這件事也是他們的利益相關,一旦並購,他們如何被對待並不好說,甚至ue總部未來的發展都都難說——資本有時是天使,有時是惡魔。

相比之下,作為獨立遊戲出版商的ue,有時還是比較理想主義的,有夢想,有對創造的追求,還有,獨立精神。

一旦被大財團收購,資本的逐利會促使一切目的都是為了賺錢。

極盡所能地榨幹公司的盈利能力,順便壓榨員工,縮短遊戲開發周期,打磨地夠不夠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賺錢,快速賺錢——對於遊戲公司來說,是種極大的消耗,無論內部還是品牌或者口碑。

如維旺這樣的大財團,並不在乎旗下一個遊戲公司的長期發展,它在乎的隻是會賺錢的遊戲公司,無法盈利,就沒有了價值。如果被榨幹了,他們可以再收購新的,榨幹,再收購新的,循環往複。

不斷吸血的資本就在這種循環中持續盈利。

“維旺放話今年內就要收購ue,鬧地玩家圈裏抵觸情緒特別大,大家都在討論這事呢。”小月不滿道,“誰不害怕啊,我也怕,那些大財團收購遊戲公司的,收一個搞砸一個,他們懂什麼遊戲,ue做得這麼好,我們這麼努力,要是真跳了火坑,我——”

“我!我也沒法活了……”

宋婉兒安慰地揉揉她的腦袋:“你還是做好心理準備吧,這事真說不好,維旺確實有錢。”

“姐!你怎麼可以這麼說呢?!我真的好傷心啊!”

“……我也不希望的。但也隻是有可能。對於ue來說,他們得做最壞的打算,才能解決問題,最實際的辦法就是獲得一大筆錢,越多越好,就像它們曾經向銀行貸款收購股權那樣,降低對方手中的持有比例。”

小月哀淒淒地問:“那我們集體給ue捐錢行不……”

宋婉兒聳了聳肩,輕敲了下她的腦門:“你還是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吧。ue現在提前開發新項目,就是為了加大自己這邊的籌碼,你認真做好這個就可以了。”

“好吧……”小月難過又乖乖地點點頭,“我會認真做的!”

“嗯。”宋婉兒對她微微一笑,眼底卻又滑過些擔憂。

她雖然隻是編外顧問,但作為玩家,抑或獨立遊戲開發者的身份,她並不希望ue被收購。

獨立精神,聽起來很虛,但對於許多遊戲玩家來說,它意味著遊戲所能開拓的廣度和深度——它可以有更廣闊的選材空間,有更多表達的餘地,可以涉及生存的意義、涉及人的複雜性、反映社會、哲學、數學、曆史等等,又或者,隻是給你講一個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