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方麵的工作效率都很高,最後方案很快就有了定論,三方的代表也沒耽誤,商定策略之後就簽署了合作的意向。談成了這麼大一筆生意,老希爾頓現在看高明的眼神都象在看善財童子了,他高興地拍著高明的肩膀說:“邁克,幹得漂亮,好小夥子!我真為你感到驕傲!”
高明在裕子的幫助下迅速地在東京找了個辦公室,成立了H&G投資公司的東京分公司,從印第安納波利斯的辦公室調來了兩個助手,又從當地找了一個懂英文的日本人和一個中國人來幫忙,裕子也正式被錄用成為高明的秘書。富士銀行和美洲銀行提供的貸款是用來炒股的,期貨和期權上高明也打算介入一下撈一筆。他把H&G的基金裏調出了八千萬美金以一比十的杠杆分批買入日元對美元的期貨,嘉偉基金在新加坡抽出八千萬美金購入遠期的美元對日元看跌期權,麥基那邊也抽出兩千萬美金買入了一批到87年10月到期的美元對日元看跌期權。日經指數期貨現在還沒出台,但據傳很快就會在新加坡推出上市,這個日經指數期貨高明也是不會錯過的,各個辦公室都密切地注意著它上市的進程。
過了半個月,富士銀行和美洲銀行的資金逐步到位,高明就瞅準時機分批買進日本的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一些大盤績優股,然後持倉不動,而美洲銀行則在華爾街很快把這些貸款變成了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衍生品兜售了出去。這個十幾億美金的入市在日本股票市場上又掀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股市的遊資立刻嗅到了錢味,跟風的資金四起,把日經指數又推高了一截,高明知道日元和日本的股市會一直瘋狂地漲下去,直到1987年10月19日的那次華爾街股市大跌,這次的大行情才算告一段落。他的計劃是在1987年的8月開始就把股市的資金和相關的期貨、期權的持倉逐步逃出兌現,這樣就可以鎖住利潤。這一場行情是曆史上最火爆的行情之一,高明又成功的做了一個大大的“杠杆”,怎麼也要從小日本那裏卷走十個億的美金吧!
87年10月的那次華爾街大股災對所有的投資客來講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多空分水嶺,自從87年那次股災後,金價就會深度跳水,到那時H&G和嘉偉基金又可以沽空黃金了。至於日元,還會在87年後持續地漲一陣,但由於高明對日元的圖形不是很熟,隻計劃留下一小部分資金來做,大部分的資金還是準備用來做空黃金,畢竟不熟不做嘛。
1986年9月,日經225指數期貨在新加坡金融期貨交易所(SIMEX)交易,嘉偉基金和H&G公司也在新加坡設立了辦公室,從期貨和期權資金上分出一部分資金購入日經指數期貨。
由於高明這次做的是一年期的長線投資,所以在資金入市後多半的時間都是持倉不動,日常的操作很少,所以忙活了兩個月後東京和新加坡的辦公室的日常操作就基本不用他每天盯著了,閑暇的時間他不是跟裕子惡補日語就是練功。這時他的股票投資已經賺到了近20%的增長,而日元期貨和期權也是日進鬥金,加上新出來的日經股指上的盈利,總共已有了80%左右的浮盈。同時,在裕子的悉心幫助下,高明的日語進步也很快。
高擁軍已在中關村注冊了一個高氏科技公司,李美芝在香港找到了一個叫關宰豪的資深人力資源經理人,是馬來西亞華人,四十一歲,一直在東南亞和美國的計算機行業工作。高明看到這份履曆就很感興趣,立刻請關宰豪飛赴日本和他麵談。麵談的結果也很是不錯,高明很喜歡這個人,不光是因為他的資曆好,最重要的是他很愛國,深以自己是華人為榮,是個民族主義者,在80年代中國很沒有顯山露水的時候以自己是華人為榮那可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這對高明還是很有利的。
高明現在的攤子越鋪越大,人才就是個關鍵的問題了,總不能什麼事都管,所以他現在考慮拓展業務時總是先要計較一下自己能不能應付的來,如果不能,那麼就隻好把不緊急的事先放一下,這樣雖然他很不情願,但一身不能二用,也是沒辦法的事。比如這個高氏科技公司的事他本來就想親手抓的,自從飛機上遇到詹寧斯教授他們後他忽然打定了狙擊日本的主意,這個事就隻能由高擁軍代勞了,這樣的效果肯定差得不少,高擁軍畢竟沒見過後來的高科技是什麼樣子,也不懂得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有料的。
見到關宰豪和自己投緣,高明就把自己的構想跟他講了一下:“彼得(關宰豪的英文名字),我現在涉足的領域比較多,包括酒店、餐飲、製藥、金融、高科技、礦產,這些產業也遍布於各地,而且未來還不知道要上什麼新的項目,但科技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公司,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世界級高科技公司,所以我非常需要一個強力的幫手幫我來組織科技公司的人員架構,找到人才並把這些人培養起來留在公司效力。我希望你能來擔當這個角色,這樣我就可以集中精力拓展業務了。”關宰豪聽到有這麼大的事要他去做很是振奮,當即表示願效犬馬之力,共圖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