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張武那邊的第一批赴緬雇傭兵已經招齊了10個人,都是政治素質過硬、軍事技術出色的解放軍中下級複原軍官或老兵,張武依照高明的指示給他們都洗了腦,告訴了他們這個援助緬共的重要意義,並為他們舉行了一個很正式的宣誓儀式,眾人在國旗下莊嚴地宣誓要為祖國的利益而奮鬥終生,不惜犧牲生命捍衛五星紅旗的尊嚴。然後這些人分批進入景洪,和那裏的緬共交通站接上了頭,很快進入了緬甸境內,在緬共遊擊隊裏擔任了重要的軍事骨幹,並轉交給石秀五十萬美金作為經費。
石秀得知老爸去世的事很是悲痛,對高明幫助自己安頓了小妹後也很是感激。自從他上次押運武器失手後因禍得福,碰到了高明,又得到了更精良的武器和高素質軍事幹部,接連在和政府軍的幾次交火中取得了勝利,因而在緬共遊擊隊裏的威望陡然飆升,加上他軍事素質過硬,漸漸成為遊擊隊的靈魂人物。而新來的軍事骨幹依照張武的吩咐暗地裏組成了以石秀為核心的小團體,發揚GCD的重視士兵的思想工作的光榮傳統,潛移默化地向老知青和他們的後代們灌輸“大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想,使石秀他們漸漸從根本上掌握了一方的軍隊。而高明的五十萬美金對於當時的緬共遊擊隊來說簡直是一大筆飛來的橫財,為此這支遊擊隊的一號人物鮑文輝還特地召開了一個高級軍政幹部會議,討論這個錢怎麼花的問題,當然主要是想搞些建設,為當地的群眾改善下經濟。
有人就提出建些工廠辦學校,有人建議修橋修路通電,但掰開指頭一算,這五十萬要上這麼多項目恐怕不夠,而且一旦政府軍大舉進襲,恐怕最先受到破壞的就是路橋這樣的基礎設施。一個叫林向榮的縣長說:“不如先搞些學校和小的工農業項目,同時用這些錢來賺些小錢,拿來和中國做邊貿,把這邊的土特產品收購起來買到中國,在從那麼搞些實用的輕工產品。我們可以集中收購,然後到那邊在賣給那邊的批發商。”旁邊一個叫趙虎的人說道:“嗯,這個主意好,最好是想辦法搞個邊貿市場或集市什麼的,那樣人們就可以定期地過去交易,互通有無。”石秀在經濟上是個外行,但一聽到這個固定的邊貿市場的主意,立刻拍案叫好,這個不僅從貿易上是個賺錢的方式,在政治上也會是靠近自己勢力範圍的邊界更具吸引力使邊貿市場成為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中心,拉動周邊的配套經濟發展,從而使更多的其他遊擊隊勢力範圍的人被自然吸引過來。鮑文輝也立刻看到了這個便宜,和石秀對看了一眼,然後問道:“老石啊,你看,有沒有辦法和那邊的地方政府溝通一下,一起合作搞個邊貿市場,我們出資,這樣他們也願意。至於地方嘛我看就在中國那邊就好,這樣安全,萬一我們遇到圍剿需要轉移時,至少這個市場不會丟掉。”
石秀點點頭說:“好,我馬上跟那邊聯係。”鮑文輝接著說:“剛才各位同誌的發言都很好,我們這裏的經濟建設還是要大力抓的,但首要的條件是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保障我們的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回避不了的問題,所以大家不要著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嘛!我們石高參那裏還可以搞到大筆的美金,這個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怎麼規劃,光靠買賣毒品也不是長久之計啊。這個事今天先討論到這裏,大家下去後再多開動腦筋想想辦法,當然啦,有了錢總要慶賀一下的嘛,今晚軍民大聯歡,各位可以好好玩一下嘛,哈哈。”
會後,鮑文輝把石秀留了下來,問他可不可以見見高明。石秀想了想說,要是在中國那邊見麵就比較好安排,鮑文輝點點頭,請石秀幫忙安排一下,他很想見見這個大財主。鮑文輝年輕時是雲南臨滄地區的一個知青,跑到這邊後在戰火中意外地發現自己非常具有軍事天分,打起仗來總是可以很清醒地判斷形勢,並且連戰連捷,沒過幾年就成為了“共產主義先鋒旅”的旅長,後來又成了東部軍區的軍區司令(其實說是軍區,實際上手裏的軍隊也就2000人左右,他們有1000多人就敢稱為“師”了)。但目前的緬共下麵有幾隻和他實力處於一個檔次的遊擊隊,每支隊伍在禪幫地區都有自己的轄區或是根據地,緬共中央的領導比較孱弱,無力從實質上管理這幾隻隊伍,好在名義上這幾個諸侯還都聽從中央的安排。而政府那邊也對這幾隻隊伍無計可施,禪幫的地形很是獨特,路的兩邊都是密林,根本見不到平原,使大部隊沒辦法展開,沒個村鎮就像是公路上麵的一個節點,守住這個節點就等於守住了後麵所有的地區,這就使不能發揮優勢兵力的政府軍對遊擊隊的打擊沒辦法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