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侵害統計數據利益相關者利益
隨著市場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對客觀,準確提供統計資料的要求,不僅是單位統計人員的權利和義務,且越來越廣泛影響到相關統計數據利益相關者,是對其及時掌握、全麵了解、有效利用,取得合法權益的保障。諸如企業的政府、投資人、股東、債權人,他們投資的動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對外所公布的有關財務信息和統計報表的可信性和真實性,而統計不誠信引發的統計數據失真,嚴重扭曲了公司實際財務狀況及盈利能力,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不能保障,消減其投資關注熱情。最終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影響和破壞了國家經濟政策的製定和宏觀調控措施的執行。損害國家利益。
(三)社會自然資源的大量浪費,引發信用危機,損害市場經濟的發展
虛增利潤,粉飾業績,把投資列入問題企業,導致了銀行、廣大投資者與股民的巨額損失,也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導致信用危機。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使真正需要資金的企業得不到資金,延緩了它們的發展。
統計數據失真提高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弱化了其競爭能力。企業正常經營需要對公司進行財務分析,這才能知道公司的現狀,對公司的財務分析是建立在對公司統計資料分析基礎上的。失真的統計數據會導致失真的分析結果,企業以其作為經營決策的參考無疑是危險的。失真的統計數據成為企業帳目上的漏洞,例如少列費用,虛列資產,導致企業對自身的錯誤估計,以此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加入WTO的國際性競爭,外強中幹,不堪一擊。這就不難解釋近年來一些金融企業紛紛破產、倒閉。
(四)擾亂經濟秩序,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誘發經濟犯罪
統計數據失真的一些問題,如假造統計票據,亂攤成本,搞“兩本賬”隱瞞收入,偷逃國家稅收,轉移國家資金搞“小金庫”等。這些行為使這些小集團甚至個人侵占集體利益,一方麵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企業秩序混亂。另一方麵,錯誤的統計數據使國家稅收收入遭受巨額損失,國家財力不能有效集中,影響政府職能的發揮,導致政策失誤,以致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同時,混亂的經濟秩序容易滋生經濟犯罪,失真的統計數據是經濟犯罪活動的產生的溫床。(作者單位:沈陽師範大學數學與係統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靳少華:《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21)。
[2] 宋豔:《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成因及對策》,《華章》,2007年10期。
[3] 劉巍,趙琴:《略論會計信息失真現狀危害及原因》,《學術交流》,201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