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中國古代文化看當今性文化(1 / 2)

從中國古代文化看當今性文化

文史在線

作者:王萌 高潔

摘 要:中國曆史上並不缺乏性教育,但那種性教育是封建的、有害的,靠的是性封鎖、性壓抑式的各種觀念和規範來限製人們的欲望,忽視了人類“本能”。中國現在為什麼對於“性愛”這一主題會陷入一種病態的壓抑,甚至為什麼已經到了“談性變色”的地步呢?本文將對此做出分析和解答。

關鍵詞:性教育;上古神話;道德衝突

一、上古神話的沒落以及儒家文化所帶來的影響

(一)上古神話意義的沒落

地母神作為人們早期信仰的愛神兼美神,同時具有掌管性愛和生育的兩種功能。早期的原母神信仰強調了女性的社會地位。然而,隨著曆史社會的不斷發展,原始母係社會逐漸向父係社會發生轉變。在母權製讓位於父權製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女性地位的急速下降。1974年,英國學者張喬藍在其著作《性與愛之道:古代中國的迷狂術》中就曾指出:由馬王堆漢墓帛書中的記載可以推斷,早期的性文獻均強調了女性的滿足,房中術原為“陰陽之道”。而至漢代以後,隨著男性特權侵入房中,女性的優勢地位便不複存在,由此女性成為了男性取樂養生的工具。這種功能上的分化使得地母形象中的生育功能仍被保留了下來,而其性愛功能卻成為了社會倫理道德譴責的對象,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猥瑣而肮髒的印象。

儒家文化的衝擊

談到對性文化的影響,不得不提的還有儒家文化的傳統禮教,其所提倡的性禁錮的觀點非常多,比如孔子所說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徹底地貶低了婦女的社會地位。此外,“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也阻斷了男女之間的自由交往。到了宋代,“程朱理學”所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觀念更徹底地否定了人性。

(二)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表現的性美學

在這樣一個“談性色變”的文化氛圍中,當時的文人們是否都避免了寫表現愛與美的形象呢?

在上古作家宋玉那裏,我們找到了這樣一位美麗的巫山神女。宋玉在《高唐賦》中對高唐神女美豔的神態進行大膽描繪,為人們塑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神女形象,由此成為了後世中國文人心中的千年美夢。

李商隱曾在詩中對《神女賦》進行了一番這樣的評價:“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微生盡戀人間樂,隻有襄王憶夢中。”結合作者李商隱的身世來看,這首詩所表達了李商隱對於楚襄王所憶之夢的向往之情。我們可以從詩中明確判斷的是,“高唐神女”這一超越了性的功利性,帶著愛與美的美學意義的神女形象,早已成為中國古代文人心中理想境界的代名詞,成為了他們心中最美麗的夢想。

(三)來自文人內心的道德衝突

《神女賦》作為《高唐賦》的續篇,在內容上承接前文楚懷王的巫山奇遇,續寫了懷王的兒子襄王企圖與神女交合卻未果的故事。與《高唐賦》中積極主動與男子性交的那位高唐神女不同,這一次她隻是在楚襄王麵前蜻蜓點水式的展現了自身的美之後,便飄然離去。究竟是什麼造成了神女前後形象的巨大差異呢?

分析其中的深層原因,宋玉寫作的時代已經與上古神話時代有了一定的距離,在宋玉腦中覺醒的性愛美學觀念與現實的種種倫理觀念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宋玉在追求美的同時,飽受著道德上的煎熬。而《神女賦》中高唐神女在行動和態度上的轉變正是由作者內心的道德衝突而進行的“自我修正”。以貌美著稱的宋玉本為性情中人,卻最終不得不妥協於道德禮教。《神女賦》結尾的那句“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悵垂涕,求之至曙。”相信不僅是楚襄王之歎,更是作者自身的無奈與歎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