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三國之最 (二十五)(1 / 2)

163*三國當中官職爵位最高的人--魏王曹操

曹操進取漢中得勝而回,群臣借機表奏漢獻帝,歌頌曹操的功德是“極天際地,伊、周莫及”,應該進爵為王。皇帝一想,稱王沒問題,職位別超過朕就行,旋即批準同意。曹操搞了三次假意推辭秀,遂晉升為“魏王”之爵,冕十二旒(帶門簾的王冠),乘金銀車(國家元首專用坐駕),駕六馬,用天子車服鑾儀(儀仗車隊的規格和皇帝的相同),出警入蹕(出行的時候要實行交通管製),於鄴郡蓋魏王宮(配私人寢宮),議立世子(退休後可由兒子頂替上崗)。

按照曹操當時的權勢,篡位當皇帝易如反掌,可沒有這麼做,他深知和自己實力相當的劉備、孫權未滅,一旦廢了漢獻帝,就會陷入政治和軍事上的雙重被動,他不會授人以柄,給別人討伐自己的理由;他也不願去冒天下之大不韙,背上曆史的罵名,最起碼他現在還是保皇的功臣;同時他年事已高,恐怕已經厭倦了打打殺殺的生活,希望能在一個好的氛圍中走完後半生;另外一點,也是為了緩解內部矛盾,因為擁護漢朝皇權的還大有人在。曹操接受的王位,已經是位極人臣,皇帝不過是他意誌的發言人而已,雖然沒有皇帝之名,卻行使皇帝之權,這是曹操的精明和穩妥的地方。

164*誰是三國時期最富有的人--當屬曹操

無論是狹義個人財產還是廣義國家財富,這首富的位子都要留給曹操,三國富豪榜無可爭議的no.1。自從打跑李催、郭汜,迎接鑾駕幸許都,曹操就算真的發家致富了,集四海之奇珍將洛陽財物盡皆收入囊中後,在許昌大興土木,大搞舊城改造工程,蓋樓堂殿宇,立宗廟社稷,修城郭府庫;將有功的大臣加官進爵,各有賞賜(實行全麵提薪)。這些行政措施對於像曹操這樣的富豪來說,當然不在話下。

後來他又在漳河之畔開發了新的樓盤--銅雀台,名副其實的濕地型豪華別墅群,適合休閑渡假居住(曹操在裏麵包養了二、三、四、五、六......奶,這在古代帝王當中也是合法的)。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爵魏王,又於鄴郡圈地建房,開工建設了私人豪宅魏王宮,其雄偉的氣勢和相關的配套裝修,估計奢華程度不在皇宮之下。看來不論國家還是個人,有錢就投資房地產業,這幾乎是興國、發家的不二法門。

曹操晚年居住在洛陽,還想繼續讓房產業升溫,欲建造新宮殿居所(錢多得花不完,隻能蓋樓),起名“建始殿”,建築圖紙都畫好了,由九間氣勢宏偉的大殿組成,可是因工程受阻,這所宮殿在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完工。隻可惜錢財永遠是身外之物,財富不代表真正意義的快樂(曹操的一生就沒安生幾天),把心態擺好,端正對金錢的態度至關重要,多做一些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事情,追求共同富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有。

165*年輕將領中最勤奮的人--薑維

把薑維列為年輕將領不知道是否合適,自從他降蜀以來,追隨諸葛亮六次北伐,屢建戰功,憑借其個人良好的素質,成為諸葛丞相理想的軍事接班人。陽光雨露一青鬆,戰爭年代出英雄,他繼承、發揚了先輩匡扶正義以身報國的光榮傳統,盡忠職守九番出兵中原,從一個風華正貌的有誌青年,一直熬成了須發皆白的夕陽老人,前後以十五次北伐的驚人戰績創造了三國戰爭史上個人的最高紀錄,當習慣成為自然,不得不令人懷疑薑維像染上了“伐魏癖”一樣不能自已。

由於蜀國後期將材缺乏,薑維出征時往往要使用廖化、張翼組成雙前鋒,排兵布陣不免捉襟見肘。他繼承了孔明的遺誌,無時不刻不在考慮將怎樣走出拯救蜀漢的迷途,怎奈任重而道遠,欲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已是獨木難支;何況中原人物更是人才輩出難以征服,使得薑維一次次地出征又一次次地無功而返。可能這也是他無奈之下的一種以攻代守的軍事策略,隻是空懷一腔報國誌,也無力回天。三國中的每個人都在演繹著自己的悲喜人生,把個人與國家命運聯係到一起,價值的實現就會有堅厚的基礎。在蜀國已然滅亡的情況下,薑維竟用詐降作籌碼下“賭注”,但求一搏(看看能不能翻本),但還是以失敗而告終,最終矢誌不渝的薑維,拔劍以身殉國,此情可鑒於青史。

166*年度最佳智謀獎應該頒給誰--諸葛孔明

帶著對諸葛丞相的敬仰之情,讓我們走進這位偉人的不朽傳奇,進一步領略他無窮的智謀與學識,感受那段充滿智慧的三國時代。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情節就是江東娶妻那場戲,麵對東吳方麵發出的招親啟事,明知這是一個圈套,孔明還是安排劉備異地登記結婚,哪怕冒風險也要倒插門娶個江南佳麗作老婆。劉備也沒含糊,這可是我的強項,別看年紀大,但風采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