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先後六次北伐中原,前五次都因為有老對手司馬懿領兵抗擊蜀軍,使諸葛亮在軍事行動上一次次受挫,未能實現曆史性突破,尤其當司馬懿仿冒製造了孔明發明的木牛流馬後,蜀軍已喪失了運糧技術上的優勢,因此司馬懿就成為諸葛亮的頭號敵人,必除之而後快。孔明遍訪祁山各處險要,經過勘查選址,最後選定“上方穀”作為司馬懿的喪身之處,此地風水還不錯,司馬兄在這裏也可以安息了。鑒於魏軍堅守不出,孔明假裝在上方穀屯糧,還不時讓魏軍占點小便宜,搶走一些木牛流馬及糧草,沒有餌料,魚兒怎能上鉤?司馬懿嚐到甜頭,就準備加大籌碼,直接去燒上方穀蜀軍的屯糧之地,以為這樣就可令孔明不戰自敗,便派兵佯攻蜀軍祁山大寨,自己則帶領司馬師、司馬昭率兵殺奔上方穀而來。
孔明早已讓魏延在這裏恭候多時了,佯裝詐敗退向穀內(就差手裏舉塊牌子,上寫“領路”二字),把司馬氏父子引進了上方穀中。一時間山上火箭發射,穀內地雷爆炸,茅草全部燒著,又一次人為的森林大火被點燃,火勢衝天。司馬懿急令撤軍,可穀口已給燒斷,他和兩個兒子光剩下抱團兒痛哭了,“我父子三人都要死在這裏了!”就在悲觀絕望之際,忽然間,狂風大作,烏雲漫空,一聲霹靂響過,驟雨傾盆,嘩嘩的,將穀中大火盡皆澆滅,地雷也受潮不響了。司馬懿狂喜(這真是宋江駕到—及時雨來了),嗷嗷地引兵殺出上方穀,逃回本寨,從此不敢再到外麵亂跑了。孔明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場雷陣雨救了司馬懿的命,這次由不可抗力造成的結果使他情緒非常低落,歎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以強求啊!”話語中透露著多麼的無奈和痛惜,多麼的淒涼與悲憤,無奈的是天不滅司馬懿,老天爺站在了他那邊;痛惜的是這次絕佳的機會喪失,實在太可惜了;淒涼的是自己年事已高,鏟除司馬懿會變得越來越難;悲憤的是恐怕他已無力回天,沒有能力再平定中原恢複漢室了。眼見實現先主劉備的遺誌遙遙無期,怎能不讓賢臣諸葛亮憂傷、失意。
187*最嚴重的侵權行為—司馬懿仿造木牛流馬
諸葛丞相發明了高效運輸裝備木牛流馬後,很快便實現批量生產投入了使用,蜀軍運送糧草十分便捷,特別適合山地野戰運輸,眾人無不稱奇。司馬懿知道後,深感憂悶,我所以不出戰,就是想等到他們的後勤補給跟不上,糧草不能接濟而自取滅亡,現在有這麼強的後勤保障,倒要看看這是啥玩意兒,便搶了幾匹過來。經過分解研究,也照樣開始仿冒製做(明目張膽的造假行為);更過分的是魏營中竟然實施了流水線式的生產程序,打造出兩千多隻木牛流馬,生產“水貨”的規模比“行貨”的都大(反正你也沒有進行商標注冊)。
諸葛亮得知魏軍也搞出了木牛流馬,並不怕對方戧行,反而挺高興,司馬懿這是在替我擴大生產規模,你盜版的工藝畢竟趕不上我正版的,因為你沒有得到核心技術嘛。隨後諸葛亮精心籌劃,趁魏軍駕木牛流馬運糧之機,殺了上去,驅散運糧的魏兵,把木牛流馬的舌頭扭轉兩下便撤走了,很快魏兵的援軍殺到,卻不能驅動木牛流馬,感到十分困惑。此時蜀軍兩路人馬彙合,反身又殺了回來,再將機關扭轉,驅趕著這批繳獲的牛馬木偶回到本寨中。魏兵不肯罷休想搶回那批貨,讓孔明布置的伏兵給嚇退了,連聲“謝謝”也沒說,蜀軍白白的免費得到了這批軍需物資。盡管司馬懿侵犯了孔明的產品專利權,費工費力仿造出木牛流馬,可到頭來還是被孔明查實沒收了,孔明的維權行動取得實質性成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確實很強啊!
188*誰是最應該值得原諒的人—劉備的幹兒子劉封
年輕人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和控製能力難免會犯錯誤,劉封也不例外,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惜劉封卻沒能獲得悔過的機會。關公父子敗給曹操大軍,又被吳軍團團圍困在麥城中,身邊不足六百人,已經危在旦夕,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就是派廖化前往上庸城劉封、孟達處調救兵,以期能夠緩解危機。這裏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廖化能夠殺出重圍到上庸去求救,而關公卻被圍困在麥城不得脫身?有人說這可能與吳兵的圍攻防守重點都放在關羽身上有關。可關公完全可以趁黑夜喬裝打扮混出城去,留得青山在也不妨試一試,但轉念一想那樣就不是光明磊落、傲氣十足的關羽的風格了,“勇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而求生”,關二爺豈是那種苟且偷生之輩?
劉封得知此事,不忍坐視危難不救自己的叔父,便想出兵,孟達從中挑撥離間關羽和劉封的關係,還勸他不要以卵擊石,讓他不要發救兵,於是劉封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對受困的關羽不實施救援,連個起碼的發兵姿態都沒有,以至於後來為自己的年輕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劉封的舉動雖然罪不可赦,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也實在是無奈的選擇,麵對吳、魏兩國強大的軍隊,讓他發救兵無異於驅羊群而入虎穴,杯水車薪,他的救援行動既起不到作用,時間上似乎也來不及,基本不會挽回敗局,隻能白白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