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三國之最 (三十一)(1 / 2)

197*善用激將法者最著名的代表—諸葛孔明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與其命令或請求別人去做一件事,不如巧用激將法使他主動要求,受激人一旦上鉤,就會激情蕩漾血脈噴張,往往能夠以超能力發揮去完成使命,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裏麵就有個技巧問題,必需用刺激性的話語、反麵的挑逗去鼓動別人做不容易或不敢做的事,就會轉化為別人做事的一種勇氣和動力。一旦受激者被激怒,由於情緒激動而變得激憤不已,不知不覺中自身內在的潛力便發揮了出來,張飛就經常受到孔明激將,因而每次都能得勝而歸,可能他這人就好這口。

老將黃忠也曾被孔明激中過,像打了興奮劑一樣,竟出人意料地斬殺了名將夏侯淵,究其原因僅僅是孔明說黃忠有點上年紀了(應該退居二線了),黃忠不愛聽所致。孔明的激將法也同樣適用於關羽,當時關羽請命去守華容道,孔明故意不許,非等關公立了軍令狀才肯派發任務,隻等關公不成功,借機“娛樂”一番。另外孔明想聯合孫權抗擊曹操,一見麵使用的便是激將法,故意讚美劉備雖兵微將寡卻不懼怕曹操,使孫權覺得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怎會比不上你家主公劉備,從而堅決打消了投降曹操的念頭。

孔明施展此項技法,一般都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本來就是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卻偏偏不直說,僅用言語激之,便會令被激人自告奮勇地跳出來主動請纓,極力要證明自己,而這正中孔明的下懷,諸葛丞相在鼓舞人心激發潛能方麵確實成效顯著,是深諳此道的資深業內人士。

198*替身演員最多的一場戲—諸葛裝神諸葛亮五伐中原時,正值收獲季節,此時隴上的小麥已經到了收割期,為了能夠順利割到麥子,又不受司馬懿的兵騷擾,諸葛亮導演了一出懸疑鬼神戲,屬於“少兒不宜”一類的驚悚恐怖片,光孔明的替身演員就用了三個。在戲裏,孔明讓那仨人分成三隊,每隊配備四輪車一輛,車上都端坐著一個“孔明”,簪冠鶴氅,手搖羽扇,左右用二十四人推車(無排放、大功率的環保手推車),皆皂衣跣足,批發仗劍,手執七星皂旗,化妝、道具、服裝等方麵的行頭還是滿複雜的,然後再用一千人保護車輛(這些特種車輛絕對免上保險),五百人擂鼓。諸葛亮親自帶隊,隱隱如天神一般,望魏軍營寨而來。如果這場戲參加現代的影視評選,一定能獲得最佳視覺效果獎,因為這是三國著名軍事題材大導演諸葛亮親自執導的,屬於好萊塢類型片中最常使用的恐怖懸疑情節。

當諸葛亮率眾粉墨登場時,魏營哨探不知是人是妖,連忙來稟報司馬懿,司馬懿不信邪,屬於無神論者,這諸葛亮又出啥麼蛾子了,少跟我裝神弄鬼地嚇唬人,急派遣兩千人馬去捉拿孔明。魏兵一齊追趕,隻看見孔明在前麵,卻始終不能趕上,書上說他們是“盡皆癡呆”。隨後司馬懿也提兵趕來,對這種靈異事件感到不解,忽然意識到孔明會使奇門遁甲術,有隱形功能,還是省點力氣別追了(那可是二十多人推的手推車,動力強勁行走如飛,哪能追得上)。剛想要撤退,忽然左右各殺出一彪“天兵天將”,車上都坐著一個孔明,司馬懿又怯場了,不敢上前交戰,急速回兵,結果半路上又殺出個程咬金,不,是諸葛亮。魏兵無不駭然,司馬懿心中惶恐,急忙引兵退回上邽城內,嚇得三天沒敢出門。而孔明利用這段時間,早令三萬精兵將隴上的小麥割盡,在沒有受到任何幹擾的情況下,把麥子都運到鹵城打曬糧食去了。“仙人”孔明本來就夠神的了,又有這麼多真假難辨的專業“群眾”替身演員,想擒獲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反斬首保衛工作做得太到位了。

199*諸葛亮折兵最多的一次戰役—渭水北原之戰這是發生在諸葛亮所率領的蜀軍最後一次兵出祁山的一次激戰。司馬懿當時拒蜀軍於渭水,令先鋒夏侯霸在渭濱的南邊下寨,自己率大軍紮於渭北,渭水上搭建九座浮橋,連接兩岸營寨;又接受郭淮的建議屯兵北原,據守住隴道,以期達到切斷蜀軍祁山至北山通道的目的。

諸葛亮計劃兵分三路,一路軍渡渭水佯攻北原,引誘司馬懿領軍來救;另一路用木筏載著柴草順流而下,來燒浮橋,浮橋一斷則南岸魏軍就危險了;第三路是襲擊渭水南寨,也是攻擊的真正目標,就是想奪取渭水之南的魏軍營寨。不料同樣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已識破此計,分頭部署防禦,迎頭痛擊,將三路蜀軍各個擊破,蜀軍人馬折損大半。孔明收兵回到祁山大寨後,統計軍馬數量,以損失萬餘人的代價結束了這場戰鬥,這可能是諸葛亮自出山以來損兵折將最慘痛的一次失敗,似乎預示著孔明北伐工作應該暫時告一段落了。但諸葛丞相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繼續無度地操勞,終於因為巨大的心理壓力以及日常工作量太大的緣故,積勞成疾,使得這次征討北魏的戰爭變成了漢丞相無力回天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