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以前,曹操對袁紹的強大頗有顧慮,郭嘉為他分析了曹操有十勝,袁紹有十敗的緣由,表現了郭嘉知己知彼和遠見卓識的戰略思想。
(原文):嘉曰:“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聞聽此言,曹操馬上對如此完美的自己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曹操因為出身微賤,所謂“閹豎之後”,在士人清流、名門貴族的心目中是沒有地位的,少年時的曹操通過一些事表現出他出眾的才幹,那當時三國人對曹操的評價是怎樣的呢?時人有一個叫橋玄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常視其為知己。南陽何顒見到曹操,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的許劭以人倫鑒識聞名於世,很多人都想得到他的品鑒,曹操也想來相相麵,問道:“我何如人?”許劭不肯答。(《後漢書&8226;許劭傳》則稱許劭“鄙其人而不肯對”。)
曹操見沒得到答複,又問。(沒關係,不給我看相我就泡你。)許劭隻好給了他一個品語,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後漢書&8226;許劭傳》)。《世說新語&8226;識鑒篇》注引孫盛《雜語》則作“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也是演義的原文,對曹操的才能還是持肯定態度。當然最順耳的評價還是曹操周圍身邊的人發出的,刨去恭維奉迎的話,郭嘉、荀彧等人則提出了比較客觀的看法,比如郭嘉論曹操的十勝和袁紹的十敗,高度評價了曹操的為人處事方法和本身所具有的個人才能。
至於反對他的人給他的評價,也反映了曹操在他們心中的惡劣形象,其中以漢獻帝為首的朝廷反對者眾多,可是迫於壓力聲音甚微。最惡毒的攻擊還是陳琳為袁紹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列舉曹操的罪狀,可謂檄文如箭,直接治好了曹操的頭風病,相比那些反對他罵他“漢賊”的敵手,這篇檄文算得上是最強有力的宣傳攻擊武器了。
在鎮壓黃巾軍起義時,朱儁率劉備等人圍攻盤踞在宛城的黃巾軍餘部,起義軍城中斷糧,為首韓忠欲出城投降,朱儁不許。(原文)劉備勸曰:“昔(漢)高祖之得天下,蓋為能招降納順;公何拒韓忠耶?”儁曰:“彼一時,此一時也。昔秦、項之際,天下大亂,民無定主,故招降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統一,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使賊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長寇之誌,非良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