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唐三藏(1 / 3)

大唐初定,長安城漸漸恢複了繁華,經曆過災難,人們更渴望太平,一個個婦人燒香拜佛祈求平安。

觀音在半空中向下望去隻見長安城多是佛門高僧,連忙降下祥雲化成一個疥癩和尚,手捧著佛祖賜予的錦襴異寶袈裟和九環錫杖行走到寺廟門口。

路過的和尚見一個身穿破衲赤腳的光頭和尚捧著一件散發著陣陣金光的袈裟,連忙圍了上來。

“和尚,你這袈裟賣多少錢?”一個圓臉胖和尚問道。

“袈裟五千兩,錫杖兩千兩。”變幻成疥癩和尚的觀音答道。

“你這個和尚窮瘋了,你這袈裟和錫杖竟然要七千兩,穿上你的袈裟是能長生不死還是能成佛,不值,太不值了。”

觀音也不解釋,轉身繼續向前走,抬頭看見一個和尚正蹲在寺院牆根嘴裏念念叨叨的不知說些什麼,定睛再看突然笑了出來,心想金蟬子十世轉生竟然還是從前那副模樣。

觀音托著袈裟拿著錫杖走了過來問道:“和尚你在這裏嘀咕什麼呢?”

那和尚不滿的衝觀音比劃,不讓她說話。

觀音有些好笑的湊了過去蹲在和尚旁邊,隻見地上有一群螞蟻正在運送掉在地上的糖塊,而那個和尚卻用手指按住糖塊不讓螞蟻搬走。

“你這和尚怎麼如此胡鬧。”觀音伸手敲了敲那和尚的腦袋教訓道。

“不要打我的頭。”和尚抱怨道。

“貧僧這是在教育你,要懂的佛度眾生,不能欺負弱小。”

那和尚滿臉不屑的看著觀音幻化的疥癩和尚,氣哼哼的反駁道:“你這和尚懂什麼,這是在鍛煉螞蟻的毅力。”

觀音心裏好笑沒想金蟬子竟然變的如此胡攪蠻纏,臉上卻裝作生氣的說道:“修佛者要有慈悲之心。”

“你哪裏看出我不慈悲了。”

“你在這裏阻止螞蟻搬運糖塊,欺淩弱小,你又哪來的慈悲。”

“這是你不懂,我問你這糖塊是哪來的?”

“有行人掉在地上的。”

“不對,糖塊分明是買來的。”

“那又有什麼不同呢?買來的不也掉在地上了嗎?”

“切,應該先買後掉,你沒買怎麼掉呀。”那和尚不屑的解釋道。

“結果不也是掉在地上,被螞蟻搬走。”

“佛語有雲種什麼樣的因才會接什麼樣果。”

“那是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你到底讀沒讀過佛經呀。”觀音懷疑的問道。

“佛經隻是小道。”那和尚一臉高深莫測。

“小道?那什麼是大道?”

“吃喝拉撒睡才是大道。”和尚認真的說道。

“你到底是不是和尚,你整個就是一個俗人。”觀音本以為他會講出什麼大道理,誰知竟然是這個,有些苦笑不得。

“和尚就不是俗人了?”

“和尚持三規戒律,行善積德,哪像你這樣這麼在乎吃喝睡的。”觀音搖搖頭說道。

“是吃喝拉撒睡,你少說了兩樣。”和尚更正道。

觀音差點氣樂了:“你也不怕那兩項粗鄙。”

“這有什麼?世人哪個不做這兩項。”

“算你說的有理,但這和螞蟻搬糖又有什麼關係?”

“你還沒忘呀。”和尚驚訝的叫道,繞了這半天,對麵的人竟然還記得剛才的一頓胡扯。

“你說這些亂七八糟的就是為了讓貧僧忘記剛才的事情。”

“怎麼會呢,螞蟻搬糖我按住糖你說我不慈悲,但是你又知道螞蟻為什麼要搬糖嗎?”

“當然是為了吃。”觀音回答道,好像想起什麼說道:“你這和尚不會又要繞了吧。”

“既然吃糖為什麼螞蟻又要把糖搬進洞裏呢?”

“當然是為了儲存食物。”

“儲存食物又是為什麼呢?”

“過冬呀。”

“為什麼過冬就要儲存糧食呢?”

“你這和尚怎麼又開始繞了。”觀音提醒道。

“那我說重點螞蟻搬運糖塊是為了裏麵好吃懶做的螞蟻,我在這裏按住糖塊是為了讓它們把糖塊分割成小塊,這樣就使更多受苦的螞蟻有機會嚐到糖的美味。”和尚說出一番連他自己都嫌繞的歪理,心裏暗暗佩服自己的應變。

“螞蟻那叫分工合作,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活下去。”觀音苦笑不得看著和尚,心想他還是愛辯論,和以前不同的是現在又多了一套胡說八道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