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於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齡48~69歲,平均(61.78±3.52)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診斷符合於2001年發布的肝癌臨床診斷標準和臨床分期[5]。②患者經診斷為非彌漫性肝癌,且經CT檢查已證實腫瘤數目≤4個,最大腫瘤直徑≤10 cm。③經影像學與血清學檢驗,未發現有肝外轉移,無黃疸、腹水等。④患者因各種原因不能行手術切除。⑤患者填寫治療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學規定。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②同期患有精神疾病和溝通交流障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射頻治療組(RFA,50例)和聯合治療組(TACE+RFA,50例)。
1.2 方法
1.2.1 RFA治療方法 對射頻治療組患者采取RFA治療。在患者處於麻醉狀態時,使用超聲及CT影像設備作為引導,在腫瘤深麵將電極插入。在套管置入腫瘤深麵後後散開電極針,開始進行射頻消融治療。治療所采用的射頻發生裝置是全自動化係統設備,能夠自動進行溫度監測、輸出功率以及進行阻抗。消融範圍覆蓋整個腫瘤,對於較大或較分散的瘤灶則采取多點穿刺和多極覆蓋的方式處理,超過腫瘤邊緣0.5~1.0 cm,每針的消融時間控製在10~20 min,消融完畢對針道進行電凝以避免出血和針道種植性轉移。消融結束1~2 d後複查增強CT,了解消融範圍,若有消融不徹底,將於1周後再次進行RFA治療。
1.2.2 TACE聯合RFA治療 對聯合治療組采取TACE聯合RFA治療方法。①TACE:使用CT或DSA設備進行引導,於此同時,采用Seldinger技術進行右側股動脈的穿刺工作。在患者的腹腔幹動脈及腸係膜上動脈進行選擇性插管,注射高壓注射造影劑進行動脈造影,幫助進一步觀察肝髒內病灶的供血狀況;接下來進行超選擇插管至腫瘤的供血動脈,並經導管灌注化療藥物絲裂黴素6~12 mg,吡喃阿黴素40~60 mg,同時以腫瘤的患者肝髒功能水平、供血狀況及腫瘤的大小等作為診療依據,選擇在越過正常肝髒組織的腫瘤供血動脈分支的情況下,對病灶施以合適分量的碘化油結合明膠海綿進行栓塞治療。TACE治療階段時間間隔一般4~6周。②聯合采用RFA和TACE治療技術時有兩種情況。首先,當病灶腫塊整體較大或發生彌散至致使直接采用RFA治療時,將先采用TACE治療,等病灶腫塊較為局限後再進行RFA治療。否則,先采用RFA的治療方法,隨後再用TACE治療方法以提高療效並達到預防並發症的效果。具體操作方法同上。
1.2.3 隨訪 所有患者於治療後1個月進行複查。複查包括肝髒增強CT、超聲造影、腫瘤標記物及肝功能。病灶穩定者保持每2個月複查一次,持續2年;2年後保持每3個月複查一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在的性別、年齡,病理分類分級、瘤灶個數等方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隨訪結果
本次研究100例患者平均隨訪39個月(1~72個月)。所有患者共接受RFA治療267次,人均2.7(1~7)次。其中射頻治療組314次,人均3.1(1~7)次,聯合治療組152次,人均1.9(1~5)次。
2.3 RFA與TACE聯合RFA治療後HCC患者遠期生存情況對比
通過分析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後遠期生存狀況發現,射頻治療組患者生存期為1~60個月,聯合治療組患者生存期為2~89個月。1年生存率聯合治療組顯著高於射頻治療組(P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很高的致死率,主要病症表現包括:黃疸、肝髒進行性的腫大等,同時在身體狀態上表現為食欲不振、身體虛弱消瘦等;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原發性肝癌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水平造成的危害非常之大[6]。因而關於原發性肝癌基礎與臨床治療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腫瘤學科熱點及重點。目前有關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法比較多,但是總體效果不佳。放療是治療腫瘤的有效手段,同時副作用較大,不建議優先選擇[7]。非手術治療方法是治療難以根治性切除的原發性肝癌患者較為普遍常用的一類治療方法。非手術方法類型多樣,包括經皮穿刺瘤內微波固化治療、TACE、RFA、TACE聯合RFA治療、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HIFU)、生物免疫治療方法、中醫中藥理療等[8,9],較多的選擇使得臨床醫生在非手術治療方法的選擇時存在問題,為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質量,進一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應盡力采取積極綜合治療手段,目前TACE、RFA以及TACE聯合RFA作為治療時首選方法,在臨床治療中使用頻率較高[10]。TACE聯合RFA的治療方案有利於互相彌補單獨方案的治療缺陷,進一步加強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一方麵,RFA治療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溫射頻促使細胞失活的原理。由於人體的正常溫度在37℃左右,≥55℃的外界環境隻需要幾秒鍾就可以使人體組織細胞失去活性。而射頻電極所製造的溫度在50℃~110℃左右,高溫促使酶蛋白變性,進而細胞失活以到達治療效果[11]。射頻消融的治療方法與放療、化療相比是具有瞬見毀滅性的,其治療時間、作用效果都十分顯著。射頻治療能夠利用高溫,使肝髒腫瘤周圍的血管組織發生內部凝固,進而形成一個隔離反應區域,致使機體不能繼續向腫瘤持續供血,達到防止腫瘤細胞的繼續轉移的效果。目前已經得證,用RFA的治療方案能夠達到局部控製肝腫瘤能的作用,並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而另一方麵,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腫瘤生長的主要條件,TACE治療作為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其治療原理即為通過栓塞腫瘤的供血動脈以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同時向病灶的供血血管內注入化療藥物,使腫瘤細胞缺血、缺氧,進而促進腫瘤細胞壞死、消亡。兩項單獨的治療方案聯合,有利於最大程度上保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