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當然!”於良亦自謙地說。“謝大記者是不屑於從政;若不然就早將俺這辦公室主任取而代之了。”
“看您倆這領導,一點不像個做姐姐哥哥的樣子!”謝媛當場被誇的既受寵若驚,又不好意思的紅著臉說。“那有這樣寵妹子的?俺可提醒二位呀,這可不是普通的新聞稿件;而是牽涉一個縣、乃之涉及市省的時政文章。一經發表公諸於世,就要對內容的真實性和觀點立場負責。曆來雖有‘文責自負’的不成文規定;但您們是一級黨委負責人,經你們把關驗收,俺這個執筆者就輕鬆多了。所以我建議你們還是慎之又慎。不妨再多審看審看,並認真挑些毛病出來,尤其關於政治政策或法律方麵的。隻要直白的指出來,俺會不厭其煩修改的,請你們放心。雖有俗話說‘文章是自己的好’;但俺卻十分清醒:這可不是一篇小散文,俺掂量得出它的份量。”
“哈,嗨,那還用您小妹妹提醒?別高興得太早,也別想輕易過關交稿。”於良先同婁交流一下滿意目光,隨同時點點頭,卻哂笑說。“我們這樣說並非真誇你;而是先給個甜棗吃,隨即再挑你毛病哩。婁書記什麼出身?她兼著紀檢委書記呢!經常嚴肅辦案,對如此大事會輕易疏忽大意?其實早已成竹在胸,要將你文稿馬上提交常委會討論研究哩。”
“婁姐,真的嗎?”謝媛倒更為喜悅驚奇地問。“津水縣委對俺這篇拙文真這樣重視?”
“嗬,剛剛是誰還在提醒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馬痹大意哩?這會兒卻又嫌太過重視了?”於良卻故意揶揄對方說;隨又鄭重地:“給你更正一下:不是你自己的‘那篇拙文’;而是津水縣鄉村三家,同市報大記者的集體創作。縣鄉村一幹子人馬,奮戰兩天得來的素材,及提出的許多合理化建議,又經大記者挑燈夜戰,苦幹數個小時的成果結晶;這文章不凝聚著大家共同心血嗎?所以你就不必再擔心需‘文責自負’了。天塌壓大家,即便有任何問題,責任由我們共同來負。”
聽了於哥明揶揄實寬慰的話,謝媛則更為激動地望向婁代書記;婁姐卻微笑地點頭說:“是真的。就在剛才我看稿你喝茶的片刻,於主任已將常委齊約到會議室了。走,仍擴大龔立你倆參加,你讀稿她提補充建議。”
許是縣鄉村多少人,集體力量智慧作用?抑或是謝記者巧筆妙用?實更是鍾郝事跡突出,王劉周等劣行昭著------
集正反案例的一篇長文巨製,的確算得上一篇無懈可擊的華文佳章;雖先經書記主任審閱把關,隨又經縣常委集體討論,不僅沒提出任何疏漏或需補充修改的內容;且一直加以褒獎和肯定。
“無愧於小謝他們幾個,數天來辛苦勞累;亦不枉咱大夥數天來盼望坐等。津水縣黨內兩條路線鬥爭的序幕,終以這篇重磅級《記者調查》而重新拉開。”婁代書記在討論會最後總結說。“現時可以說萬事都已具備,隻欠發文的這股東風了。有關接下來發文的任務,謝媛你有幾分把握呢?”
“有關在市報發文一事,打從一開始來津水調查采訪那時起,我就一直在認真琢磨;尤當文稿最終成型後,這思想鬥爭則愈以強烈。”謝媛認真斟酌地說。“有鑒於眾所周知省市縣三級,路線鬥爭現時情況,若在市報刊發如此政治色彩重,思想敏感文章的確有難度。當然盡管他邵向前等極力反對,但報社有萬劉掌舵,背後有市委費吳支撐,螳臂又豈能擋車?但我們還不能忽略背後還有位暫掌實權的副書記老K。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連人事調整事市委都抗他不過;又況在黨報發一篇,同其政治觀點相反的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