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一個新的曆史》The Silk Road: A New History
海外書情
作者:瓦萊麗·漢森
作者瓦萊麗·漢森(Valerie Hansen)是耶魯大學中國和世界曆史學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考古發現,出版過《開放帝國:中國1600年的曆史》《中國傳統日常生活中的談判》《在世界曆史中航行》等論著。
該書通過對絲綢之路新近考古發現的描述,試圖增進人們對這條貿易路線的理解。作者認為,絲綢之路應與希臘羅得島太陽神銅像或蘇伊士運河一樣,成為世界曆史的標誌物。作者沿著古道,一路從西安考察至撒馬爾罕,發現那裏是不同身份的人組成的國際化社區,宗教氛圍寬容。作者認為,古老的絲綢之路並非一個單一的、延綿的道路,而是一個溝通東西方市場交易的鏈條。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交易絲綢、紙、金屬、香料和玻璃等重要的貨物,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傳遞,技術和藝術的傳輸,是連通中亞和中國文化傳播的複雜的鏈條。
《絲綢之路沿途的生活》Life along the Silk Road
蘇珊·懷特菲爾德 著
美國加州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作者蘇珊·懷特菲爾德(Susan Whitfield)是大不列顛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負責人。該項目在線提供來自絲綢之路東部地區的上萬冊手卷、畫冊及考古文物。作者發表過多部關於絲綢之路與中國的論著和論文,主持過多個相關展覽項目。該書為再版書,作者在新版中擴大了對絲綢之路的探索範圍,進一步豐富了對近代歐亞之間貿易通道沿途生活的描寫與敘述,新增全球曆史和比較曆史的相關內容,使本書成為一本從旅行者個人角度出發重溫絲綢之路曆史與現狀的書籍。
公元一世紀期間,作為中亞地區覆蓋廣闊的交通網絡,絲綢之路上活躍著無數商人、傳教士、僧侶、乞丐及軍人。作者在書中描寫了生活在這一時期不同年代的十二個人的生活,真實還原史上著名遷徙路線的曆史,以及沿途人物、語言、宗教、普通人的行為。新增內容擴大了原書的地理和曆史版圖,增加了該地區與印度洋之間的海路連接,描寫了從波羅的海到海灣地區的南北通道網絡。作者通過豐富的細節描寫,充分展示了絲綢之路上普通人的生活狀態,重點關注被曆史遺忘的個體生存狀況。該書內容建立在史料研究基礎上,既有學術價值,也能提供極大的閱讀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