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習黨的曆史的思考與聯想(1 / 3)

觀史思辨

作者:曲青山

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及全國黨史工作會議精神,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教育部、團中央於今年1月25日聯合下發了《關於在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中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要按照統一的安排和部署,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集中用今年一年的時間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中深入地開展一次中共黨史的學習教育。

那麼,開展這次學習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呢?《通知》強調:“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方式,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途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於廣大黨員幹部加深對黨的認識,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於各級領導幹部增強繼往開來的曆史使命感,學習和運用黨的曆史經驗提高治國理政本領,不斷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對於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正確認識黨的曆史,牢固樹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看來,這次黨史學習教育,不僅僅是黨史一般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而是要在堅定理想和信念的層麵,更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奮鬥目標,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曆史進程和客觀規律,從而讓曆史告訴和啟迪現實,讓曆史引領和昭示未來。

由於這樣一個學習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對於每個黨員尤其是對每個黨員領導幹部來說,學習黨史,就不能停留和滿足於一般化的學習,而是要有問題意識,帶著一些重大問題,聯係實際,結合現實,作深入地分析、思考和研究。

那麼,要帶著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去學習呢?近日筆者看到謝春濤主編的黨史通俗讀物《曆史的軌跡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列了13個問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建立新中國?為什麼能收拾好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為什麼犯過嚴重錯誤還能得到人民支持?為什麼沒有像蘇東共產黨那樣喪失執政地位?為什麼能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為什麼能把中國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什麼能實現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的結合?為什麼能實行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黨製度?為什麼能保持香港、澳門的繁榮與穩定?為什麼能使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不斷發展?為什麼能贏得眾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為什麼能高效抗震救災和成功舉辦奧運會?為什麼能管理好有近8000萬黨員的大黨?這些問題都是一些重大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能得到正確答案,並且對這些答案由我們自己去詮釋和解讀,那麼,黨史學習教育就會取得實效,就會達到目的。

在黨史的學習和研究中,筆者也思考了幾個問題,有的問題與上述13個問題不謀而合。這裏,不揣淺陋,願與大家共同交流與切磋。在黨史學習中,一些重大曆史事件和問題,引發了筆者的三個思考和聯想:一是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小到大,發展壯大成為世界第一大政黨?二是為什麼中國能夠從弱到強,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三是為什麼中國黨和政府能夠從無到有,迅速完成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一次規模的海外中國公民的大救援和大撤離?本人以為,了解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無到有的轉化,我們就能窺一斑而見全豹,認識到曆史和社會的發展規律,破解和獲得一個個看似搞不懂問題的謎底,感受中華民族複興和實現中國崛起背後的偉大力量。下麵,對此,我們分別進行論述。

一、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小到大,發展壯大成為世界第一大政黨?中國共產黨今天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13 億人口的中國執政,執政時間已有60多年了。中國共產黨現在具有37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近8000萬黨員。無論從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的數量看,還是從執政的時間看,無論從執政國家的人口看,還是從世界的影響力看,中國共產黨都堪稱世界第一大政黨。但是,遙想當年,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全國黨員隻有50多人,出席一大的代表也僅有13人。而且這13人當中的一些人,有的很快就脫黨了,有的後來當了叛徒了,有的當了托派了,還有的當了漢奸了,也有的病故和犧牲了。最後堅持下來、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登上天安門城樓的隻有毛澤東和董必武。1956年2月,董必武到上海視察工作,在參觀黨的一大會址時,應邀題寫了兩句古語:“作始也簡,將畢也巨”。我們可以想像,此時此刻,他的心情一定不平靜,他一定心潮澎湃,浮想聯翩,想得很多很多。當年參加一大年齡最大的代表是湖南的何叔衡45歲,1935年犧牲。年齡最小的代表是北京的劉仁靜19歲,後來成為托派,被開除出黨。代表們的平均年齡是28歲,毛澤東的年齡正好是代表的平均年齡。就是這樣一些知識青年,為了救國救民,追求真理,聚集到了一起,在共產國際和陳獨秀、李大釗等的指導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後來在大風大浪和嚴峻的形勢下,有的經受住了考驗,有的沒有經受住考驗,有的為崇高的理想奮鬥終生,甚至流血犧牲,有的則半途離開,甚至也有的走到了革命和人民的對立麵。當年中國共產黨處於非法和秘密狀態,一大的會議開了幾天,突然有陌生人闖入,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革命鬥爭經驗豐富,果斷地做出決定,轉移會場,會議的最後一天是在浙江嘉興租用的遊船上開的。當年在開會時,共產國際代表尼科爾斯基講話,特別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遠東局的一個支部,一切重要的決定和重大問題,必須及時向共產國際請示報告,這是作為一條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來要求的。但是,在1935年1月,我們黨長征途中在遵義召開了具有重大曆史轉折意義的會議,由於中共中央上海局的電台被敵人破獲,中共中央失去了與共產國際的聯係,這樣一個偶然因素,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獨立自主地解決了所麵臨的一些重大問題,批評了博古和李德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指揮上的錯誤,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長達四年之久的統治。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我們失去了上級。但是,後來蘇聯共產黨儼然以“老子”黨自居,又對其他兄弟黨指手畫腳,動輒批評指責,中國共產黨受到很多委屈。正如毛澤東後來所講到的,我們要進行解放戰爭,他們說我們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仗打起來了,懷疑我們能否取勝,戰爭勝利了,又懷疑我們是鐵托式的勝利。把我們看成是民族主義者。直到朝鮮戰爭爆發,中國派出了誌願軍參戰,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他們才改變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再後來到上個世紀60年代,中蘇兩黨發生論戰,兩黨兩國關係惡化和破裂,蘇聯以軍事威脅我們,在我國北方邊境陳兵百萬。然而,具有戲劇性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風雲變幻,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由於多種原因,蘇聯共產黨在成立93年後解散了,蘇聯在成立74年後分裂了。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經受考驗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展示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和未來。中國共產黨與蘇聯共產黨經過幾十年後,轉換了相互的角色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