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騎兵緩緩前行,卷起地上塵土漫天飛揚,不遠處,一隊隊遊哨往來奔馳,木訥看向遠方,再有百裏,便可抵達葫蘆穀,那條山穀呈葫蘆形,用來伏擊王邑最合適。
不久,一名遊騎從西麵奔來,來到木訥馬前,雙手抱拳,朗聲稟報:“王子,左蠡王已徹底鏟掉潛伏在成樂縣的新軍探子。”
木訥點頭,遊騎調轉馬頭,疾馳而去,不久,須卜圖馭馬行來,快到身前,須卜圖笑道:“王子,好消息,王邑中計了。”
木訥笑看須卜圖,朗聲道:“王邑急於立功,恰巧,本王又給他這樣的機會,他怎能不中計?”
半響,須卜圖與木訥仰頭大笑,這時,一名遊騎奔來,朗聲稟報:“王子,敵軍與我軍後隊相距十裏,千長讓我請示,是否回軍迎擊?”
木訥用右手搭起眼簾,看向遠方,距離葫蘆穀還差不到百裏,便朗聲令道:“告訴後隊,加快行軍,在前方葫蘆穀列陣迎戰。”
遊騎領命離去,木訥厲聲令道:“咱們也得加快速度,必須盡快趕到葫蘆穀。”
???
王邑一路尾追匈奴,隻見滿地的馬蹄印和車印,卻始終追不上前麵的匈奴騎兵,心中漸漸起疑,但開弓沒有回頭箭,王邑看向身旁的幾名校尉,朗聲令道:“告訴弟兄們,加快速度!”
眾人唱諾,這時,遠處漸漸浮現匈奴後隊,他們已馳進山穀,王邑心中大喜,終於追上匈奴了。
戰馬還在奔騰,王邑一馬當先,漸漸衝入山穀,在他身後,一名校尉朗聲大喊:“將軍留步!”
王邑回身看去,是楊校尉,很快,楊校尉奔到王邑身旁,指著山穀道:“將軍,此穀如此險惡,不可深入。”
王邑怒視校尉,怒道:“我軍既然已經追出,豈能因山穀險惡,便放棄追趕匈奴?”
停了下,王邑又道:“傳我號令,全軍極速前進,若有遲緩者,斬!”
眾人唱諾,楊校尉輕歎一聲,無奈搖頭,緊隨王邑向山穀內追去。
不久,戰鼓聲在山穀內回蕩,一隻兩萬人組成的匈奴騎兵隊列陣以待,為首之人,正是木訥,他已再此等候多時。
王邑減緩馬速,身後兩萬騎兵拉開陣勢,雙方相距百步,互相對持,這時,王邑陣中戰鼓也緩緩敲響。
王邑回身看著眾將,朗聲道:“狹路相逢勇者勝,誰敢出戰?”
不久,一名校尉馭馬而出,向兩軍之間的空地奔去,匈奴那頭,一名千長手持長矛,奔出陣中,直奔那名校尉殺去。
校尉見匈奴殺來,緩緩抽出腰間長劍,冷視敵將,漸漸,敵將越奔越近,校尉呐聲喊,向前殺去。
“當??”
兩把兵器碰撞在一起,火星四濺,很快,校尉調轉馬頭,又向敵將殺去,匈奴千長此刻已將長矛橫舉,馭馬疾馳,快到近前,將長矛挑起,向下拍去,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長劍刺來之前,千長已將那名校尉拍落馬下,很快,又補上一槍,立時將校尉殺死。
匈奴陣中士氣大振,所有人敲擊盾牌,高呼:“吼??吼??”
不久,楊校尉馭馬奔出,他手中的長槊已橫舉身前,呐喊疾馳,匈奴千長也做好了應對準備,將長矛挺起,馭馬前行,速度漸漸加快,很快,兩人相遇,兵器在空中飛舞,不時傳來“當??當??”聲。
新軍陣營內戰鼓越敲越響,為楊校尉助威,士兵們在馬上高舉兵器,高呼:“威武??威武??”
兩人越戰越勇,不分上下,不久,楊校尉見匈奴千長十分難纏,佯裝失手,仰躺在馬上,匈奴千長見機會到來,橫挺長矛,向楊校尉刺去。
當眾人都以為楊校尉必死無疑之時,楊校尉卻在長矛刺來之前,將長槊掛在馬鞍上,拿出一旁的弓箭,已最快速度拉開弓,瞄準匈奴千長麵門,“嗖”一聲,羽箭疾馳而去,從千長後腦勺透出。
眾人都驚呆了,楊校尉此刻已挺身而起,將長槊高舉,高聲呐喊:“新軍必勝!”
不久,又一名匈奴千長疾馳而出,他使用的也是長矛,在楊校尉剛剛調轉馬頭之時,長矛已經刺來,楊校尉還算靈敏,閃身躲過,隨後馭馬疾馳,躲開匈奴千長的攻擊範圍。
戰鼓在這一刻戛然而止,楊校尉怒罵一聲,啐口痰,調轉馬頭,將長槊舉起,直奔匈奴千長馳去,匈奴千長不慌不忙,將長矛橫挺,看準機會,準備一槍刺穿楊校尉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