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調虎離山(1 / 2)

臨淄一戰,徐宣已傷亡一萬七千人的代價,敗歸昌縣,赤眉軍在這一戰死傷慘重,糧草輜重丟棄在臨淄城下數不勝數。

在赤眉軍敗退的同一時刻,田況軍的七千步兵連夜急行,越過淄水,抵達為山,在為山之中紮下營寨,依山固守,阻斷了赤眉軍糧草輸送要道,一時間,昌縣城內的駐軍人人自危,樊崇得知田況斷絕自己糧道之後,多次大怒,此時縣衙內,徐宣與楊音跪伏在地,身子抖如篩糠。

總結經驗,隻能是自己太過輕敵,此時樊崇已從憤怒中轉醒,看著跪伏在地的徐宣與楊音,心中怒氣稍平,沉聲令道:“起來吧。”

二人唱諾,起身站在一旁,對於十二萬主力的赤眉軍而言,一萬七千人的傷亡並不算什麼,但初戰告敗,軍心受挫,乃兵家大忌,況且,樊崇自莒縣起義後,大小戰役數百場,橫行青州,徐州,去年又揮軍西進,入寇兗州,幾乎暢通無阻,勝多敗少,很少吃過此等敗仗,如今糧路被斷,使樊崇進退維穀,心中著實窩火。

但細細想來,田況擁兵四萬,臨淄縣一戰,至少死傷數千人,如今又調兵往屯為山,分兵而戰,想要困住自己的十二萬大軍,簡直是做夢,想到這一點,樊崇臉上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這時,軍師逄安走到樊崇身旁,冷笑一聲,用手在地圖上的洛陽猛敲一下,發出“當”一聲悶響,隨後,逄安冷語道:“主公可看出田況駐兵為山的目的嗎?”

“目的?”

樊崇默念一句,雙眼凝視地圖,陷入沉思,不久,逄安提醒道:“如果田況向朝廷申請援兵的奏折被批複,我們恐怕要麵臨前後夾擊的危險。”

“這個我早就知道。”

樊崇見逄安沒有說到正地方,略顯不悅,這時,逄安微微提高聲音,又道:“主公可仔細看下,田況屯兵七千在為山,數量上並不占優勢,如果他想已七千兵馬斷我軍糧道,恐怕難度很大,況且,我們如果揮師圍剿為山,不出數日,為山必破,可即使如此,田況依然選擇屯兵為山, 其目的??”

樊崇身子微微一顫,訝道:“他想用為山之兵誘導我們出戰?”

“正是。”

逄安微微點頭,又道:“恐怕他的目的不僅僅是誘導我們出戰,如果我所料不錯,他想要借機拴住我們,等待朝廷援軍,將我們困死在齊郡。“

“困死齊郡?”

樊崇還不知所以,這時,逄安又道:“朝廷若派兵來援,必然走洛陽,入兗州,不出半個月,援軍便可抵達泰山郡,那時我們東西受困,南麵又有泰山相隔,北麵又在新朝的掌控之中,受困於此,大事去矣??”

聽完逄安之言,樊崇隻覺冷汗直流,半響,屋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陷入沉思,不知過了多久,一人走出,來到樊崇身前,輕聲道:“主公,我有一計,可不費一兵一卒,除去田況。”

樊崇抬頭看去,說話之人乃是右將軍謝祿,便微微點頭,無奈道:“將軍有何良策?”

謝祿略微沉思,毅然道:“軍師所言,確有道理,但在下愚見,覺得田況還沒有如此翻天神功可以困我軍在此。”

“哦?何出此言?”樊崇雙眼微眯,凝視謝祿,謝祿笑道:“第一,如果新朝派兵往援田況,必然要路過梁郡,那裏有我軍四萬主力駐守,恐怕新軍一時難以越過。第二,如果新軍不走梁郡之路,也必然會從東平郡東進,末將聽聞,東平郡也有土豪索盧恢等人造反,兵力不少於三萬,有此一路匪軍作為緩衝,新軍一時也不可能抵達齊地,第三,如今的新朝,王莽昏庸,奸臣當道,朝中眾人隻顧享樂,還管什麼山東戰局,不若我們派人入京,買通權臣,誣告田況,如能成功,青徐之地必然換帥,那時我們便可揮軍東進,收複平原,千乘,齊,北海等郡,穩定青徐二州,大業可圖!”

說完,謝祿瞄一眼樊崇,見他微微點頭,便輕笑道:“此乃調虎離山之計。”

半響,屋內眾人紛紛點頭,樊崇大喜道:“何人願意前往長安?”

不久,逄安走出,朗笑道:“既如此,我願替主公走這一遭。”

???

杜陵縣,位於長安南三百餘裏,緊挨滻水,是一座占地百畝的小縣城,屬京兆尹直轄,擁有守兵百餘人。

清晨,當杜陵縣北門緩緩開啟之時,一隊三百餘人的大商隊趕著馬車,緩緩駛入杜陵縣,為首一人,身穿蔚藍色長袍,頭戴絲巾,手握長槍,腰胯短弩,雙眼銳利,殺氣十足,不久,商隊繞過長長的街道,向北麵胡同拐去,在那裏,有一家明來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