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所趨,難道我要死在這裏了嗎!”華融不甘心,他緩緩抽出長劍,仇恨的看著對麵,一聲怒吼:“殺過去!”
華融一馬當先,帶著眾將殺了出去,可他沒有想到,七萬大軍,隻有自己的三千親兵跟著他衝了出去,其餘部隊,卻在瞬間潰退,向遠處逃去。
???
漁陽一戰,劉睿取得了大勝,銅馬軍政權自此消失,幽州被劉睿統一,此時劉睿的軍隊已達到三十五萬之多,強大的軍隊給內政造成了極大的難題,軍糧的耗費,軍資的補給都是巨額,也正是如此,劉睿放棄了繼續東進,與高句麗達成了協議,已右北平玄河為界,彼此互不侵犯。
浩大的軍隊緩緩行進,人數眾多,行程也漸漸變慢,此時軍隊正在向邯鄲進發,不久,一旁的葛昕拱手道:“主公,我有話想說。”
劉睿回頭看向葛昕,笑道:“何事,軍師但說無妨。”
葛昕笑道:“主公,軍隊多固然是好,可軍隊多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負擔,我想建議將軍,裁撤一部分老弱殘兵,留下精壯之士從軍,這樣,老弱殘軍不用在打仗,他們會感謝將軍,也可以發展農業,鞏固軍糧收入,增加財政賦稅,這是一舉兩得。”
葛昕的建議,劉睿早已想過了,他不由笑道:“我早已考慮過此事,軍師放心,回到邯鄲,我就會全力處理此事。”
葛昕覺得劉睿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又補說道:“主公,不是回邯鄲,是現在就要裁撤,把老弱殘軍送回他們的老家,讓地方官吏分給他們土地和種子,這是當務之急,如果抵達邯鄲,再讓他們返鄉,會多花一筆冤枉錢,那時天寒地凍,也會造成傷亡,而且,我們那時又得多支出一批軍襖,得不償失。”
葛昕的話讓劉睿意識到,自己是有些疏忽了,他不由尷尬一笑,看著葛昕,笑道:“就在前方涿縣,軍隊整頓吧,這件事有勞軍師辛苦一下。”
葛昕領命,這時,鄧禹也笑道:“主公,時不我待,我昨日聽說,赤眉軍在河東泌水縣屯軍十萬,恐怕是對並州有企圖了。”
劉睿聽葛昕說起,不由冷笑,赤眉軍本就是匪寇起家,他們要是有信譽,那就怪了,好在自己幽州一戰已經結束,如果赤眉軍敢妄動,自己倒要和他好好算算賬,想到這,劉睿看著鄧禹,笑道:“鄧禹,本將給你四萬兵馬,你可率兵去上黨天井關,若赤眉軍有任何舉動,便可興兵南下,直入洛陽!”
鄧禹大喜,唱諾,這時,一名親隨急奔而來,大聲道:“主公,朝廷派使者來了!”
“他還敢派使者來?”劉睿不由冷笑,令道:“帶上來!”
使者在幾名親隨的帶領下,馭馬而來,快到近前,舉起聖旨,高聲道:“劉睿接旨!”
沒有人動彈,使者再次高呼:“劉睿接旨!”
還是沒有人動彈,這時,使者看向眾人,隻見每一個人都是怒目而視,殺機迸射,使者立刻意識到,他們已不再聽命朝廷,隻得改變口氣,拿出聖旨,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召曰,劉秀征戰河北,屢立戰功,冊封劉秀為蕭王,即刻回京述職,朕會派吏在半月內與卿交接河北各州。”
“這是奪權嗎?”劉睿看著使者,冷哼一聲,一個已經被打回南陽,隻能守土,不能圖強的山溝皇帝,也想喝令自己,奪取河北軍政嗎?想到此,劉睿看向使者,不悅道:“蕭王的頭銜我領了,告訴狗皇帝,河北未平,我劉睿不敢貿然回去,否則,會合兄長一個下場,就這樣吧。”
劉睿不再理會使者的反應,馭馬向遠處疾馳而去。
???
冬天不宜行軍,劉睿率領裁撤後的精銳,火速南下,趕往邯鄲,此時,劉睿的兵力已剩十七萬,而鄧禹,也帶走了四萬的主力趕往上黨郡,幽並二州大安,並在邯鄲城北設立祭壇,正式授命蕭王,大肆封賞有功將士,並派各路將吏趕往青州,幽州,接管政務。
十一月,劉睿將郭聖通接來邯鄲,立為王後,又命寇恂為大將,率兵五萬,向西進兵,增援涼州王宏,並任命王宏為涼州牧,孟津為並州牧,耿況為幽州牧,馮異為青州牧,屯兵養精蓄銳,等待開春再戰。
十二月,劉雅被接來邯鄲,劉睿正式迎娶劉雅,冊封蕭王妃。
(一場幽州大戰,穩定了劉睿屯兵四方的根基,受封蕭王,但僅僅一個蕭王卻不是劉睿最終的夢想,冬天養兵,春天開戰,不知劉睿能否繼續南下呢?下一卷《平天下?登基稱帝定中原》)
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