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的晚上,夜色融融,月色如鉤,灑在青瓦紅牆上,打在樓閣飛簷上,對影成三人,別添了一層朦朧感,恰巧今日天上點綴的繁星也較前兩日多了許多,整個洛城亮堂了起來。
街道上燈火通明,今日天氣較好,行人便多了許多。有的在合家逛著夜市,有的是出門湊熱鬧天真爛漫的小姐們,有的是成群結隊吟詩作對的文人墨客們.......
洛河邊停了幾條大船,多是營生的酒樓,不時傳來陣陣勸酒或是吟酒令助興聲。
這時,燈火裏的洛河影影綽綽駛來一條畫舫,煙霧朦朧,未見其影,先聞其聲。
“問世間為何諸多癡男怨女
為一情字醉了心、受了苦。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原以為的愛情直到海枯,
那一瞬許上生死同赴,
誰知人心難估,
世間多薄情郎癡情女。”
女子好聽的歌唱聲傳來,這聲音沙啞,更帶了點憂傷與無奈。洛河邊閑逛的行人們不自覺駐了足。
漸漸地,畫舫近了。畫舫周圍掛上彩燈,明亮通透。船稍隱隱可見一杆風錦,寫著倚紅樓。畫舫中間的舞女們一襲明黃長裙、粉麵上朱唇含羞。畫舫兩邊是穿著青衣的鼓手和猶抱琵琶半遮麵的姑娘們,衣袖翩翩。這時鼓手忽然用力敲了起來。畫舫中央一個個女子們應聲而動。
“落花雨桃花紛紛而下,
姑娘舞劍眼底帶花。
公子偏偏,駐足而立。深情直訴,
隔花相望,亂花落,亂了幾許年華。”
舞女們一個個手持花劍,隨風起舞。舞劍時候剛柔並濟,恰好地襯托出姑娘們的婀娜身姿。懷春的少女們似乎隨著舞曲看到姑娘與公子初遇時,落劍生花,似乎看到了初遇的美好,愛情的懵懂。
“挽青絲、雙頭結、眉目如畫,
姑娘紅暈的臉頰,
巧笑倩兮,父母樂兮,姑娘期兮誦蒹葭。”
鼓聲緩慢,琵琶聲清脆伶仃,姑娘們也不再手持花劍,裙裾飄飄,時而抬腕低眉,美眸欲語含羞。時而輕舒玉手,盡顯新婚時女子的期冀與柔情。
“怎知這一切都是假。
父母之血染了她紅紗
恨不得一夜白發。
可笑她,
原以為的真心令人害怕,
曾經的誓言完全崩塌。
空回首,負了韶華。”
鼓聲越來越急,琵琶聲亦越來越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姑娘們的身姿也轉的越來越快,舞步生蓮,別添一分淒愴美感。
“血衣刺目,他還說戀著她。
既然你雙手沾滿她雙親鮮血,何苦獨留她。
隻剩仇再無話,
血海深仇怎能作罷,
怎說放下就放下,
再不複當初舞劍瀟灑。”
舞曲逐漸進入尾聲,曲蕩攝人心魂,舞女們身姿顫動的很厲害,青雲般慢移,旋風般急轉,眼角噙淚,仿佛入了歌舞的魂,舞出悲歡離合,讓人似乎真能感受到那泣血之痛。
一舞一曲終了,畫舫未作多的停留,漸行漸遠。餘音繞梁,淒愴拉長的尾音還未完全散去空留無數歎息,豔驚洛城。不少情竇初開少女們情不自禁在那抹著眼淚,而紈絝子弟們多數驚歎於舞女們的舞姿和空靈嗓音,相聚著在那回味著舞女們剛柔並濟的美。但是在紈絝子弟堆裏,沒有人注意到一個青衣公子的神色很是不自然,帶著點糾結與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