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瑣事(二更)(1 / 2)

芷槐院的書房內,雲平昭與許氏一直在商議陽羨壺是否能為雲家賺錢。

雲平昭骨子裏是大男人,自視甚高,此刻若是他有信心,是絕不會與許氏談論外麵的事的。許氏雖看著跋扈,但她不會在大事上與丈夫有不同意見。這一次,如果雲居雁沒有與她事前交代過,她一定會順著雲平昭的意,告訴他陽羨太遠,他們不是非要做這樁生意不可。

雲平昭聽許氏的意思,竟然是想促成這樁生意的,不禁更加猶豫。上一次在花房,當女兒說起蘭花的姿態,說起如果每日都能欣賞著蘭花飲茶一定是一件極其風雅又舒適的事,他突然就想到,如果能把蘭花與陽羨壺結合,不止能讓壺變得更漂亮,也能讓更多的人欣賞到蘭花之美。

事後,他曾私下研究過女兒畫的追月壺。他相信程大之所以說,他可以試著燒製追月壺,是因為追月壺的線條十分簡單,唯一難以成型的那個月牙,女兒也說了,可以用竹片削出來。蘭花的姿態遠遠比簡單的半弧複雜。不要說蘭花,就是梅花,竹子,菊花等常用圖案,用來燒製陽羨壺也並不容易。

當然,他也考慮過把蘭花畫在壺身上,可程大也說了,因為紅泥顏色深,繪畫的效果並不好,且上色很難。如果改用雕刻的話,一來線條不自然,二來可能會讓底胚產生缺陷。

許氏從未見丈夫如此認真過,隻能默默在一旁陪著。瞥見女兒在門外似有話對自己說,她悄悄步出書房,這才看到了一旁的沈襄。行過禮,沈襄便把銀子交給了她,轉達了雲輔的意思,並詢問她,是否需要他向雲平昭表明雲輔的態度。

許氏心中奇怪,因為她一向把沈襄看成雲輔的心腹,不敢明著詢問,隻說自己知道了。待沈襄走後,雲居雁才一五一十把泰清居內發生的事簡單地複述了一遍,隱去了她讓沈襄寫信給沈君昊之事。

許氏雖覺得雲居雁應該先與雲平昭說過之後再找雲輔,但相比紫砂壺的事,這隻是一樁小事,她也就沒放在心上,隻是說她會與雲平昭說的。等到了冬天,下了第一場雪,他們就去派米。

雲居雁知道派米不是這麼簡單的,還有不少細枝末節的事。但在這之前,她要在適當的時候把田莊的事理一遍,再考慮其他,因此她沒有與許氏細說,隻是悄聲問她:“母親,六妹沒有在父親麵前提洪嬤嬤嗎?”

許氏搖頭,“她大概是看你父親心不在焉的,所以什麼都沒說。不過——”她壓低聲音交代女兒:“她小小年紀居然就如此不簡單,你以前可千萬要小心著她。”

“這個我自然知道。”雲居雁笑著點頭,又叮囑許氏:“母親,簡姨娘那邊,你別忘了當著父親的麵使個丫鬟過去問問。在父親心中,她再怎麼樣都生下了六妹。”

許氏雖不耐煩做這樣的表麵文章,但到底還是答應了,並告訴雲居雁,雲平昭已經給許慎之寫了信。隨後又說起了中秋節和即將迎來的老宅之行。

有了沈襄的承諾,雲居雁對沈君昊願不願意幫自己穩住程大多了幾分信心。如此一來,雲惜柔反倒更像一顆定時炸彈,因為雲居雁不知她會在何時,用什麼方法捅出洪嬤嬤的事。

雲居雁不喜歡這種消極等待的狀態。她決定再給雲惜柔一些“刺激”,讓她不得不反擊。

回到自己的屋子,她對撫琴耳語了幾句,命她去“探望”簡氏。撫琴剛走,玉瑤興衝衝地回來,激動地拿了一封信給雲居雁,高興地說:“姑娘,青杏使人送信回來了。”

雲居雁急急打開書信,很快便讀完了,輕輕籲了一口氣。見玉瑤一臉緊張,她又把信交還給她,讓她自己看。

信是青杏在一個多月前寫的。她和阿裏耶一家已經抵達吐蕃安頓了下來,正趕著豐收時節收購葡萄,打算自己釀酒。因為阿裏耶說他們人手有限,也不能太過張揚,所以決定隻收購最上乘的葡萄,釀最優質的酒。等忙完了釀酒,他們會暗中收購葡萄酒,再按照好壞分類,秋天之後偷偷運回京城。

雲居雁知道,青杏以為她來年秋天就已經在京城了,所以急著回京。她急忙回了一封信,讓她在吐蕃慢慢學習,從釀酒,到賣酒,再到分辨酒的好壞,都要認真學習,甚至對酒樽,酒杯,酒桶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有關回京的時間,可以到後年春天再說。雲居雁記得,從興瑞七年到興瑞八年的那幾個月是葡萄酒賣得最好的時間。她指望著從中賺得第一桶金。

玉瑤拿著雲居雁的回信匆匆而去,不由地想到了前幾天玉鎖從京城送來的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