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出兵匈奴(1 / 2)

晉陽以北,張楊和於夫羅打馬在前,其餘人等緊隨其後緩緩而行。

亂石鋪就的道路上,馬蹄踏上去嗒嗒作響。

一陣寒風吹拂而過,道路兩旁的枯草隨風傾倒,傳來一陣沙沙的聲響。寒冬深重的霜霧,覆落於枯草之上,讓枯草散發出一種濕寒之意。

張楊嘴裏叼著一根小木棍,呼出一口白氣。寒風卷起的寒意讓張楊微微一顫,不由緊了緊身上的衣服。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由近到遠,山色由深入淺,張揚的心思亦如這山巒般疊了好幾重。

再過月餘,便是正月初一。對張楊來說,自己將迎來重生後的第一個元旦。但張楊的心思並不在元旦之上。若是按照曆史正常的軌跡,元旦過後,怕是就要發生大事了。

其實通過行商人帶來的各種消息,張楊已經隱隱感覺到即將爆發的大事。最近一段時間,大漢各地災害連連,再加之朝廷腐朽,各地官僚多有不正之風,多地民眾生活苦不堪言。而在此時,一個所謂的太平道忽然出現,席卷全國各地,入教者甚多,甚至於部分行商人對太平道亦是頗多欣賞。

旁人不知太平道為何物,張楊卻是知之甚詳。太平道張角,黃巾之亂中黃巾軍領袖,自封為天公將軍。經過多番打探,張楊已經得知張角已經利用自己在信眾中間的威望,將信眾分為三十六方,每一方多則萬餘人,少則六七千,各設渠帥一名,反叛之心,已然明朗。

張楊已經感覺到一種緊迫感,心中暗自計劃,此次出兵匈奴,要爭取盡快回兵。無論如何,都得趕在黃巾之亂爆發之前回到並州。若是不借著黃巾之亂為自己積攢些資本,恐怕便難有翻身之時。

正思索間,於夫羅回身掃視了一眼僅有四十餘人的隊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驅馬靠近張楊:“髒小薇,泥缺定則久是吃屎達人給鵝的援兵?”

張楊輕勒韁繩,將馬速降下來,伸手取下嘴裏的木棍,眼神中帶著稍許調侃之意:“是的,怎麼,右賢王有何疑問?”

於夫羅神色中透出一種焦急:“哎呀,則個人是不是太騷了。”

張楊笑著搖搖頭,然後正色道:“右賢王,我們漢朝有一句話叫兵貴精而不在多。楊自認為,麵前的這四十個人絕對能抵得右賢王心中需要的那支軍隊了。”

於夫羅低著頭一陣沉思。張楊見於夫羅在馬背上隨著馬的行進一顛一顛的,顯然沒花心思控製馬匹,知道他正在消化自己的話,便笑了笑,重新咬著小木棍驅馬加快了些速度。

不一會兒,於夫羅再次驅馬趕了上來:“髒小薇,則些人真的由那麼厲孩嗎?”

張楊正欲回答,忽然聽得身後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回身望去,就見得遠處一名騎兵正從後麵趕來。由於距離太遠,卻是看不清楚來者何人。

還不待張楊下達命令,跟隨於夫羅左右的五名漢子齊齊臉色一變,也不待於夫羅吩咐,便直接勒馬轉身,直奔來人而去,看他們的架勢,竟然是將來者當做敵人對待,隱隱透出俘獲來人的陣型。

張楊瞧見這般模樣,心中暗歎一聲:沒有威信啊,根本就無法統馭這些匈奴騎兵。看來得尋個機會,震懾住他們才行。不然以他們這般無紀律的行事風格,怕是張楊再派出千人亦是無多大作用。

卻說五名匈奴騎兵回身阻擊奔來的騎兵,由於速度相對,兩方很快接近。以一騎麵對五騎,張楊隱隱為那名騎兵有些擔心。同時張楊亦偷眼示意張遼回去查看,若是友軍,好及時出聲提醒,避免誤傷。

隨著距離的拉近,回身趕去的張遼忽然再次勒馬轉身,往張楊這邊回來,臉上甚至還帶著特別燦爛的笑容。張楊瞧得奇怪,張遼一般出現這個笑容的時候,都表示有人要倒黴,那麼現在是誰要倒黴呢?

若是趕來的騎兵倒黴,那麼張遼返身回來,是對來人有多大的無視?若是五個匈奴騎兵倒黴,那麼來者得是多逆天的人才行?除非是……

想到這裏,張楊心中一動。待趕來的騎兵更近了,他終於看清了來人的麵目。瞬時,張楊麵色一滯,繼而是一陣狂喜。

緊接著,張楊無奈地搖搖頭,感歎一聲:“找虐啊。”

於夫羅一直注意著張楊,見張楊臉色變幻數次,接著又發出一聲感歎,不禁奇道:“髒小薇,摸非泥扔死奶人?拿鵝交他們灰來,麵得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