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三峰又名十三子壽峰,因為這些山峰從遠去望去就如十三位形態各異的童子在給遠方的長輩祝壽一般。千百年來,這裏都是一個極富傳奇的所在,據說這十三峰的形成乃是上古兩位仙人在這裏大戰後留下的遺址,雖然這個傳說沒有絲毫的依據,但這裏濃鬱的靈氣,卻讓這裏成為修士開宗立派的場所。千百年,有大大小小數百個派門在這裏開宗立派,可如今卻已是寥寥無幾。因為這裏除了地勢險要之外,還時常會出現一些珍禽猛獸,修士遭到野獸襲擊的事情也偶有發生。九峰之中,最高峰名為天渺峰,乃十三峰中地勢最好的一處。古往今來,這裏也成為眾多修士爭相搶奪的修煉聖地,而這裏便是七闕劍宗的的所在。
十三峰外有一處平台,名為觀雲台,因此地可以觀賞雲海美景而取名,而這裏,也就是七闕劍宗的山門之處。
高入雲霄的群山,氣勢巍峨磅礴。不由地令人類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天行之高,巍峨飄渺,仿若人間仙境。
三人對視了一眼,開始了他們的登山之行。
古語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不由地令世人讚歎。看著曲折連綿的山道,亦楓新生感慨,這東南的山脈,怕是比之蜀道,有過之而無不及。
十三峰周遭百裏,皆備七闕劍宗以妙法布下奇陣——但凡中階以下修為的修士,皆無法在這裏禦空而行。這也算是七闕劍宗防止有外人侵入的一種措施。
一路走來,亦楓已不知遇到過多少類似於這樣的陣法,所以早就見怪不怪了。
不過為什麼修士老喜歡弄這樣形同虛設的陣法呢?
亦楓苦笑,以七闕劍宗的實力,真正能觸動他們的恐怕隻有金丹期以上的修士,然而這樣的陣法卻隻能針對金丹以下的修士,難道他們會覺得,以下階修仙界的修士,能夠顛覆利於中階修仙界頂峰的七闕劍宗嗎?
真是可笑。
觀雲台本是東南一帶最適宜觀賞雲海美景的所在,然而今天,亦楓等三人卻沒有了這個興致。
看著周遭黑壓壓的人群,他們萬萬沒想到前來參加入門大會的人竟然如此之多。他大概地估計了一下,僅現在位於觀雲台的人就多達數百,此刻還連續不斷地有人趕來,看來今日前來參加選拔的,不下千人……而這些人皆是練氣六期以上的修士,今日,這裏可謂是東南練氣修士的大集會。
據說七闕劍宗每屆隻招收三十五人,也就是說,三十人中,隻有一人能夠邁入七闕劍宗的大門,而其餘人則能選擇五年後再來了,也有些人則永遠也來不了了。
看著人滿為患的觀雲台,亦楓有些詫異,他曾聽聞十三峰自百年前突然發生的一次地震後便再也不負昔日靈山之名,但這裏充裕的靈氣,還是比起其他的山脈要濃鬱的多。
對於四十年前的那場地震,有人傳言,是此地有重寶出世,隻不過被人取走。對於這個傳言,許多人相信,也有許多人嗤之以鼻。不過經過百年前的那次地震,十三峰周遭的靈氣消散大半卻是事實。
看著滿臉期待的眾人,亦楓的興趣越加的濃鬱——七闕劍宗,位於中階修仙界前列的修仙門派,究竟是怎樣的不凡呢?
立身觀雲台上,隔著浩瀚的雲海,雲海的盡頭,便是七闕劍宗的十三峰。隱約間看到一排排雕欄玉砌、充滿仙風地殿閣。那裏。就是七闕劍宗。實際上。這顯露出的景象。隻不過是七闕劍宗地冰山一角。更多地閣樓雕砌。全部被神通之術與眼前的雲海隱去樣子。遠遠看去。除了茫茫雲海,煙霧繚繞之外。別無他物。
時間漸漸過去,而前來參加選拔的修士也是越來越多。當巳時的鍾聲響起的一霎那,原本喧鬧的天子峰山腳瞬間寂靜無聲。幾乎所有的人都將目光轉向了雲海盡頭的最高峰——天渺峰。
天渺峰頂,四個七彩大字如同是一串高高掛起地燈籠,紋絲不動地飄在天渺峰地虛空中。
這四個字。是‘七闕論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