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神秘失蹤(1 / 2)

中阿邊境地區,總的村莊數量也就在30個左右,為什麼呢?因為很有可能一夜之間一個村子就一個人都沒有了,牧民全部遊蕩到別的地方去了。當你第二天到這個村莊,看到的至多是一些牧民生活過的垃圾在草原上肆意躺著。

根據老人們的推薦,17連隊在軍區宣保科的指導幫助下,成立了一支150人的情報隊伍。這150人主要是疆族、藏族、回族、哈族人,隻有3個是漢族人,在這個各民族大雜居的邊境地區,漢族人已經成了少數民族。

為了確保信息暢通,伏牛聯係後勤裝備部門,給每名情報人員都發放了山地迷彩作戰服,並配備了對講機、衛星電話。但是,根據阿拉汗老人的建議,每名人員還配備了狼煙棒。狼煙棒是阿拉汗老人的孫子自己製作的,雖然是冷兵器時代的產物,但是在關鍵時候,很給力。同時,明確了狼煙棒的使用規定。沒有異常,三柱狼煙;有可疑人員,兩柱狼煙;有明確敵情,一柱狼煙。

保衛科的同誌們,還專門給這150人秘密培訓了3天,基本的東西都教會他們了。為了不引起牧民的注意,我們從疆省軍區請求了支援,讓廣大指戰員把自己穿舊的山地迷彩作戰服貢獻出來,發放給邊境地區的牧民,也作為軍民共建一項活動。但是,我們的廣大指戰員都捐出了自己最新的衣服,身上穿的依然是舊的。在服裝發放的時候,著實感動了很多牧民。他們喜歡我們部隊的作戰服,皮實耐蹭,不會輕易的破損,還很擋風,放牧的時候偶遇大風或者小雨雪,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很實用。

在伏牛的內心,還有一種擔心,就是很擔心恐怖分子是否已經滲透到了我們選擇的150名人員當中。對於這個擔心,伏牛還專門到軍區政治部,與宣保科長劉漢同誌進行了詳細的交流,最後結論是“在戰鬥中甄別,在實踐中淘汰。”

在伏牛從軍區回來的時候,組幹科已經將司令部的一位年輕幹部冀柯,補充到17連當一排排長。因此,伏牛回連隊的時候,車上的人就多了一個冀柯。冀柯很年輕,原來是搞飛行的,由於身體適應不了超音速飛行,就被停飛了,經過陸軍學院培訓以後,就分到卡城軍區。在交談中,冀柯提出了可以請求陸軍航空兵來協助完成邊境地區的反恐戰鬥。這樣有兩好處:一是可以快速的運送指戰員;二是可以用直升機進行敵情偵查。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冀柯沒有說出來,但是伏牛想到了。那就是可以利用直升機來完成指戰員徒步很難完成的作戰部署。快到部隊的時候,冀柯突然問到:“指導員是哪裏人?”“中原省,宛城。”伏牛隨口答到。

“哎呀呀呀,緣分啊。”冀柯一下子激動起來。原來冀柯也是宛城人。最後兩個人竟然是一個縣的。這個幾率真的是太小了,小到了不敢讓人相信的地步。

通過聊天,本來冀柯那七上八下的心情,平靜了不少,遇到了真真的老鄉,出門在外那就是親兄弟呀。

伏牛到達連隊以後,趁著飯前講話,就把冀柯的任命向全體官兵進行了通知,冀柯也就算正式上任了。

且說,阿拉汗老人和其他的老人一樣,騎著自己的喜愛的馬,回到家裏以後,對於當天和伏牛的談話,很是興奮。昆侖山神和共產黨是朋友,他們一起老保護邊境地區的各族人民,這個是他想了一輩子都木有想明白,為什麼解放軍指戰員都與各族人民那麼親,不僅經常幫他們檢查身體,還幫孩子們識字,甚至經常接濟一些家庭困難的人。啊,真主,我終於明白了,他們是昆侖山神的朋友,和山神是一樣的。